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

孙晶岩:我想为中国奥运留史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如火如荼,孙晶岩的作品《走向世界的人们》《中国冬奥》《冬奥来了,中国蓄势待发》相继问世,人民文学出版社更是重磅推出其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

孙晶岩从2017年开始,为采写冬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无数次走近冬奥的幕后英雄,她说:“我们不仅要重视金字塔的顶端,更要关注、关爱到金字塔的底座,我想通过这部书唤起更多人对这些幕后英雄的关注和关爱。”

中华读书报(以下简称中):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城市,您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全景式记录“双奥”的作家吧?时隔多年,您的心态、体力和创作方法与过去有何不同?

孙晶岩(以下简称孙):由于长期坚持体育运动,时隔多年,我的体力没有变,连轴转采访不觉得累。由于近年来注重读书,走出国门看世界,心态上少了浮躁,多了思考;创作上有了国际视野,同时注重文学性,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中:您写《中国动脉》走了16000里路,写《西望胡杨》跑遍新疆,写《中国冬奥》采访了国内外200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人员。您觉得这种“地毯式采访”是必须的吗?

孙:非常必要,我的采访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军事地形学是我踏勘战争遗址的金钥匙,不到现场根本捕捉不到当年的刀光剑影。采访冬奥会也是如此,在孟庆余教练的小屋,我仔细观察他的日常用品,找孟教练的弟子深谈。我在长春农村学校采访体育老师和学生,在延庆比赛场馆采访建设者。我写的很多内容都是独家报道。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是可以互相激发的,能捕捉到很多独特的细节,如果只是电话采访或者上网浏览是根本做不到的。

中:虽然您很早就写过体育题材,也出版过北京奥运会的作品,但是对于冬奥会的一些项目也未见得都熟悉吧?您是如何克服写作中的困难的?

孙:采访冬奥会之前,我对冰雪运动一窍不通。我就从零开始,认真读世界冬奥会历史的书籍,前往冰雪运动强国实地考察,与冰雪运动爱好者聊天,熟记各个国家的冰雪运动强项。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虚心当好学生才能写好冬奥会。

中:14年前,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曾评价您的采访“最为深入、最为刻苦”。《中国冬奥》这本书中依然能看到您勤奋拼搏的足迹。支撑您一路写下来,最大动力是什么?

孙: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作家,让我夜以继日地写作丝毫不觉得累,我有三件质量很好的毛衣肘部都磨破了,这是长期伏案的结果。我已经出版了20多部书,共计800多万字,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存在的方式,定力和毅力来自于热爱。

中:奥运题材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作者的知识储备、沟通能力、吃苦精神等都有很高要求。多数人看到真实感人的文章,却不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采访“双奥”,您也吃了不少苦头吧?

孙:物质上的苦不算苦,比如早晨四五点爬起来开车赶路,几天几夜连轴转忙采访,在暴雨狂雪中奔波摔得身上到处都是泥,冒着疫情的风险走南闯北。吃苦是我的工作,我想为中国奥运留史,困难再多也心甘情愿。

 (摘编自《光明日报》)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