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只身夜间走路,杨晓冬感到有些不安。这一带,虽说离家不远,敌情可不够清楚。他清楚地形,顺着长堤,经过四座石桥,就是故乡古家庄。哪知走不到三华里,就发现敌人的炮楼。他快步离开堤坡,深一脚浅一脚,时间不长就走得满身是汗。冷风一吹,凉得浑身发抖。

这时,天色阴沉,抬头不见星光,地下没有道路。心里一急,连方向也辨不清了。“两只脚走遍南北几千里,家门口迷失路途,你是思家心切吗?镇静些嘛!"他停住脚步.索性蹲在地上。靠近土玲一边的枯草丛中,发现残存的雪榜。他会心地点了点头,知道积雪会在背向太阳的地方。站起身来,他毫不犹豫地大踏步前进。

杨晓冬怀着一颗沸腾跳荡的心,走到村边。伏在村东口地上,小心地听了半天,确实没有任何动静。他才傍着堤坡,向家走去。

家门口,他亲手栽的那棵槐树,已经三手粗了。他双手攀树,爬上墙头,用脚尖轻轻落地。站在窗外,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是敲门好,还是在窗外站着好?这时,听到屋里有响动,仿佛是翻身。接着,翻身的人咳嗽了一声。

他毫不犹豫地扶住窗户,低沉地叫了声:“妈妈!”显然,把屋里的人惊住了。

“呵!我的冬儿呀!……"门打开了,娘儿俩依偎在一起。儿子感到热辣辣的东西滴在他的脸上,“妈妈!不要哭。"

“我没哭,是冷风吹了眼睛。"老人家极力掩饰着,“松开手,让我点灯。"

“点灯容易被人察觉,咱娘儿俩在黑影儿里说话吧!”

“你说的?"母亲爬上炕,先拿被单罩住窗户,又伸手摸着火柴。第一根用力过猛,擦断了;第二根燃着后没有去点灯,先借着光看了看儿子,回头找灯盏,又找错了地方;第三根火柴才点亮了灯。

母亲转过身来,仔细端详着儿子的脸,“冬儿,你胡子拉磴的,你看,比过去老了。"母亲指着挂在墙上的木框小镜,那里有他中学时代的相片。

“妈妈!你还在外面挂这个?……我马上要到省城里面去……”

母亲这才注意到儿子穿的是藏青棉袍,新棉布鞋,绒线袜子。从他那臓鼻子臓脸和露出的青胡须磴上,从他那浓密的黑眉和深深的大眼上,从他那细高的身材和朴实诚恳的举止上,母亲觉得他几乎同当年他的父亲一模一样。不过,父亲是短衣短裤劳动人民的打扮。

母亲站起来,“晓冬,你过来!"她用审查的眼光注视着儿子。当看到他那开朗的面孔,特别是看到那双眼睛放出她所理解的光辉的时候,母亲两肩微耸,吐出一口长气:“晓冬!党又派你来搞地下工作啦?听说出城入城盘查得挺严,要当心,日本鬼子可是毒辣得很呵!"

“没关系,妈妈,省城是片大海,我好比叶子鱼儿,摇摆着尾巴就浮进去了。”

老人显出固有的倔强劲,“告诉我,这次回家,是单看看我,还是有别的事?"

“离开七八年啦,不知家里怎么样心里十分牵挂,就打算看望你老人家——等一会儿还得赶路呢。"这原是他忌讳说的话,不想脱口说出来了。

“不能走!我给你做点饭吃。"

儿子坚持不让母亲做饭,要把剩干粮剩菜拿来吃。他发现炕上摆的是两个红高粱窝窝头,心里觉得挺难过。他拿着干粮,凑在老人跟前,安慰着说:“我在外面一切都好。盼着吧!盼到咱们老百姓翻过身来,我告假回家领着妈妈到北京、天津看看风光。”他想用未来的幸福,给母亲一些精神上的满足。

老太太连连摇头:“只要你们能打走鬼子,叫娘看到共产党成了气候,看到儿子没灾没病地回来,我就算烧了一搂粗的高香。"儿子总不愧是搞政治工作的能手,很快地说服了母亲,使她同意儿子做地下工作,并答应帮助儿子做地下交通员。

不管母亲怎样拦阻,儿子终于坚持要走;不管儿子怎样阻拦,母亲还是坚持要送。母亲想说什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看儿子的影子消失在黑夜中,她兀自站在冷风里,像木雕泥塑般的一动也不动,仿佛儿子从她的心肠上面系了一条绳索,走一步,一牵引,牵得她心肠阵阵作痛……

(节选自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