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二)《松阳的春节》(节选)
年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祈望将来,迎接新年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欢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在我们家乡—松阳,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
除夕夜的重头戏是吃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不过从福建迁徙到松阳(安民乌弄)的周姓家族,提前一天吃年饭,说除夕夜要回福建祭祖。另外,松阳三都松庄叶姓,除夕是过早饭的,因始迁祖原先是长工,吃了早饭到雇主家帮工可以到深夜,家人不用等他。过去,虽然生活条件差,但是,过年的时候,也是较丰盛的,有鸡或鸭、鱼或带鱼、猪头肉、年糕、米粿、山粉丸、时令蔬菜;还有一道菜叫“八宝菜”的,以前没有冰箱,八宝菜可以吃到正月初十后。松阳人年夜饭不缺的是年糕,糕谐音“高”,有步步高升之意;还有鱼,一般过年烧红鲤鱼,“红红火火”又“年年有余”。另外黄米粿、山粉丸更是少不了,成了年夜饭的主食。平时可以前前后后上桌吃饭,可年夜饭要等大家到齐才开饭。平时不喝酒的,这个时候亦尝试着喝口酒。吃饭的时候,若家庭成员因故不能在家过年的,那么要摆放空碗和筷子,在碗里洒上半碗酒,算“名分”;若来年要娶媳妇或新娶媳妇怀孕的,也要多摆上一个碗和一双筷子,图吉利,意味明年添人添丁。
我们有“守岁”的习惯。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松阳乡俗小孩越迟睡,父母的寿命越长。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最后一个程序就是到了吉时“拦门”,放鞭炮,口中念叨着“关门大喜”等词,关上大门,不许再出入,要出入的只能走边门。
等孩子们上床睡觉,大年夜也算过了,但中堂的灯一直开到天亮,取满堂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