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把这种现象追溯到唐代,那时的诗人由杜甫领衔,画家由王维居首。而同时代的画家常被赞许为像是诗人,与苏轼同时代的宗室画家王诜就备受称道,因为他能描写“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皆词人墨卿难状之景”。黄庭坚在描写其友人李公麟时,说他“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而李公麟本人的名言经常被人引用:“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惰性而已。”更重要的是,一些往昔的绘画被欣赏为可视的诗篇。

    对苏东坡等人来说,典型的诗意画是点缀有落雁凫鸭的宁静河景。这是一类与作为诗人的杜甫、作为画家的王维,以及时代更为切近的僧人画家惠崇(的965—1017年)有关的绘画。苏东坡和北宋后期其他文人写了很多诗篇,赞美惠崇“小景”。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鹚,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萧丽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黄庭坚有诗云:“惠崇笔下开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梅影横斜人不见,鸳鸯相对浴红衣。”

    “人不见”一语很好地指出了这类画的特征:一方面,诗意画带给观者强烈的情感,使之升华;而另一方面,其表现效果取决于画面上观看者的空缺。人们从外部来注视景象,没有想象的介入,也没有和画中人物的密切联系;诗人画家和观者都只以抽象的、沉思的状态在场,他们注目的景色也被不完全地表现出来;部分地隐藏在雾色中,开启了山水中有意选择的片段,即“小景”。视觉的连续性,在同一时期巨嶂式山水大师那里,可以融入画面上的层峦叠峰之中,成为可游、稳定、最终能够被理解的一种表现;而在迷蒙的“小景”中,其表现十分隐匿,仅为此理由,它被看成是有诗意的,因为它在观众那里激起了种种反应。

(摘编自高居翰《诗之旅》)

材料二:

    文人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在宋朝趋于成熟,并一直绵延至今,大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趋势。文人画的特点是抛开宋朝以前传统绘画繁杂、唯美画面的风格,以简单明了的笔墨入画;而作者的感情色彩却在画面或者字里行间得以被非常强烈、直观的手法表现出来;内容多为讥讽世事、或借物抒情等等,其表现手法简单、灵活、自由。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董其昌的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

自觉追求。

文人画大笔淋漓、墨线凝重,个性强烈,风格鲜明,在回归传统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水墨母体。而那带有强烈诗人气质的文人画,在西风东渐、世态日益变幻的当代社会,凸现出了它特有的艺术与社会价值。从主调而言虽然坚持了回归到传统的特点,注重画面唯美性;那种积极出世、入世,注重思想性的特点融会进去,从而形成了画家清新、明快、朴素、高雅的风格。

(摘编自王林《诗意文人画》)

材料三:

    中唐王维的诗与画被苏东坡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道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张舜民之语)的密切关系,为后人所乐道。史科记载:“维以诗名闻于开元、天宝间……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瑧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以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

    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其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诗人的事,一位伟大的诗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画,必须表现诗意,却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做到的。王维以诗境带动画境,追求的是一种只凭深心才能领会的妙境。在画中,他不仅用笔墨形式来表现他心境中的山水,而且将画作为抒发诗情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他引导了中国画的一项重大变革——从诗中汲取画境。

    苏东坡对于诗画意境的理解更是推动了诗画意境结合的发展。他认为诗的好处在于“天工”,画的好处在于“清新”,他对于诗词与绘画关系的运用更是将书画关系推向进一步发展。他认为,画的要义不在于形似的逼真与否,而在于形似之外的“天工与清新”。诗与画虽然媒介不同,但本质是一律的。诗,可诵可听,却无形无色;画,可观可视却无声无音。要达到完美的境界,诗必须有形有色,画必须有声有音。诗,尤其是画的意境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画家可以从诗人已提供出来的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感发、感悟和创造,从而使诗歌的“清篇秀句”转化和呈现为绘画的目前之景,即以无声的、有形的绘画图像将那种有声的、无形的诗歌意境转化和显现出来。

    诗歌是诉诸思维的,它创造的是一个想象的空间;给画则是诉诸视觉的,直接形成一个具体的物象,画虽有形,然而却可以借诗歌的意蕴使它扩大到无形,画中之诗正是对绘画的一个补充,即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多半是绘画所难以传达的那种瞬间的,或在给画中无法明确表现出来的一些极为隐藏的意象。诗中之“画意”是从心情心境中而来的,而画中之“诗意”确是对景造境之际所产生的,二者皆是自然而然的东西。

(摘编自张伟《古诗词意境与文人画意境之关系》)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