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飞飏

李春雷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秋,李白行游燕山,作名篇《北风行》。其中有佳句如斯,极尽燕地苦寒和战事残酷之意。

轩辕台,今何在?

恰好位于举行北京冬奥会的主场馆所在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和北京市延庆区之间。这一带,皆属燕山。

燕山,系华北地区北部的天然屏障,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张家口等均为长城重要关隘,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最东端之山海关,更是咽喉所在,号称“天下第一关”。

常常的,凝视着燕山的燕字,我疑云满腹。燕之名,来自谁?

为了打开这团疑雾,我查阅不少史书。令人意外的是,关于这个问题,文史资料极其稀少。经过反复比对、相互佐证,得出了一个大概:商代,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一带,曾有一个匽国(也作郾国)。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召公奭于此地,史称燕国。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十分吊诡的是,查询现有记载,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战国七雄之燕国,在当时并非此名,而是“匽国”或“郾国”。

史书何时始称燕国呢?

六国统一之后。

为何改称燕国呢?

据多数专家推断,“医”“郾”与“燕”字音义相通,相互假借。《说文解字》曰:“匽:匿也,妟声”,“妟,安也,从日、女”,其本意为“黄昏时与女眷相聚而欢”。比喻幸福安逸。“燕”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即燕子貌相:鸟头、长而尖的翅膀、尾巴分叉。这种候鸟的最主要特征,便是在巢内呢喃相亲。

燕字的另外寓意,便是春使者和吉祥鸟,进而表示生活美好、邦国安宁。

周朝开国时,最大功臣有三人,即周公旦、姜公尚和召公奭。那么,为何将功臣之首的召公奭封于距离都城最远的燕地呢。

答案只有一个:国之屏障、无比重要。

既希冀幸福温暖,又呼唤和平安宁。燕,蕴含着多么美好的理想啊。

但是,两千多年来,燕地,恰恰是苦寒、战乱之地。

秦统一之后的第一场农民起义的引信,由此拉响。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和九百名民夫,被送往燕山深处的渔阳戍边,适逢大雨,不能如期赶到。按照秦律,逾期当斩。为了求生,揭竿而起,从而导致了秦王朝的崩溃。

唐朝的衰亡,也由此开启。安史之乱,不言而喻。安禄山的盘踞之地,就是燕山山脉周围,而他称帝的国号,竟也是“燕”。

公元936年,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燕山山脉为中心的幽云十六州与契丹,自称“儿皇帝”。从此,中原北门洞开,遗患无穷。北宋覆灭,主因在此。

公元1211年至1215年,蒙元军队三次围攻金中都(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灭金之后,再灭南宋。

直到明朝建国,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深深认识到国之大患。于是,将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全部北移,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

但是啊,燕山防线总是频频出险。公元1449年9月,正是在今天冬奥会主场馆附近的土木堡,明朝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被入侵的蒙古瓦刺部生擒,制造千古笑谈。而最终,明之亡国,仍是由于燕山山脉最重要关口——山海关的沦陷。

检点历史,愤慨万千。作为京都屏障,燕山的冰雪,始终苦寒;燕山的翅膀,从来沉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统一,江山稳固。国际关系,和平共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燕山深处的一块块坚冰,终于全面融化。整个山脉,变得富裕起来、美丽起来、轻盈起来。“冷资源”终于带来“热能量”,尤其是崇礼区依托冰雪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美丽与财富相生相随,蹚出了一条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崇礼路径”。

燕子、春天、幸福、安宁,早已成为燕山的固定舞伴。

而今,在李白曾经悲怆的那片天寒地冻的雪原上,竟然举行着欢乐的冬奥会。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健儿在冰雪之间滑翔、翻飞,宛若春天的燕子。群山、村庄、冰墩墩、雪容融,连同凝滞的冰雪,也都纷纷热舞起来了。

如今的燕山,这亿万年的苦情者,开天辟地第一次露出了笑脸。它,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化身为燕,穿上梦想的衣裳。

这天地的精灵,鼓荡起黑铁般坚挺的身躯,扇动着白雪般轻盈的翅膀,飞翔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飞翔在大中国的天空里。

(有删改)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