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学生会宣传组将制作“零碳亚运”宣传短片,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资料。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零碳(carbon neutral)是全球最流行的词汇之一,目的是减缓气候变化。“零碳”并不是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计算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设计方案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达到“零碳”——即碳的零排放。
材料二:
在杭州的亚运场馆里,活跃着一群神秘的工程师。他们要做的不是建高楼,也不是设计程序,而是要和看不见的“碳”,来一次隔空battle——为杭州亚运会12座特级和一级场馆降碳。他们就是“零碳”工程师。
放眼亚运会场馆,个个都是“大家伙”,无论是建筑、基础设施,无时无刻不在排放着二氧化碳。如何做到“零碳”?“其实就是抠出来的。”“零碳”工程师陈若鹏说。
首先是抠细节。目前亚运场馆尚未进入使用期,场馆里的变压器负载率普遍较低。秉持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态度,他建议将双路用电全部切换至同一路,降低变压器损耗。等正式投用后,再切回双路用电,不会对场馆造成影响。
此外,他给出了分区亮灯的建议,把比赛区、观众区、进场区的灯划分开来,尝试做感应式开关。不用电的情况下是可以进入休眠状态的,“只要有人在室内活动,灯就会启动照明。”
那偌大的场馆里,哪里的节能措施不到位?哪些设备最耗电?要想把这些理清楚,一个人能应付的过来吗?“零碳”工程师倪飏笑着扬了扬手机说:“我们还有帮手呢,‘双碳大脑’!”在“双碳大脑”上,场馆用能结构、负荷特征等数据是现成的,是否属于高耗能的结论却不是现成的。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需要结合实际来看。倪飏现场做了演示,在对照具体的用能设备使用情况后,他发现部分区域的空调已经安装调试完毕,但用电设备仍未关闭。在他的指导下,已经完工区域的用电设备及时关停,相应地,“双碳大脑”上的能耗数据稳步下降。
站在数据的肩膀上去分析,节能降碳的这张网才能织密。“零碳”工程师的意义,就在于守住了绿色亚运场馆的大门。
(来源:《浙江日报》2021-11-15,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