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目前发现的刻于吐蕃时期的石碑包括桑耶寺碑、唐蕃会盟碑、丽江格子墓碑等。总体来看,石碑主要是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任侠在研究唐蕃会盟碑时认为:“其颇类柱体,碑上有盖,簷阁四出,其式殆为唐代经幢的变形,非汉以前立碑的古遗制”。碑帽形制中盝顶和庑殿顶的形制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碑座中的仰覆莲座属于明显的佛教元素。碑体上的日月图案有吐蕃文化的自身因素,属于西藏地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带有波斯风格。而飞天图案、大象图案明显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碑文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以纪事为内容的碑刻,这有别于中原地区碑文内容和叙述方式。
——摘编自卢素文《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
材料二: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
时间 | 事件 |
公元前196年 | 为纪念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用象形文、古埃及草书、 古希腊文三种文本,刻下了拖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
1799年 | 拿破仑入侵埃及,残破的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
1801年 | 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
1802年 | 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
1822年 | 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石碑上的古希腊文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启近代“埃及学” 的正式篇章,成为研究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
1917年 | 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
1993年 | 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 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