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摘编自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二: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内陆腹地,这里不仅经济发达,且革命力量基础雄厚。革命党人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仍决定按原计划于10日起义。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完全占领武昌,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地18个行省中,就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光复,革命烈火迅速烧遍全国。

——摘编自张宪文《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辛亥革命摒弃了以“朝代”代“国家”的陋习,第一次出现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革命派所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呼声,是20世纪中国的时代最强音。“在亚洲首创共和”的历史功绩自应该彪炳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史册。

——摘编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