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21年12月9日,在距地球400千米左右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A“天宫课堂”恰恰是最能激发人们好奇心的方式之一。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能看到平时难以呈现的独特画面,比如微重力环境下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我真的不知道在太空,气泡是可以留在水球里面的。”一位观看现场直播的学生啧啧称奇。同时,空间站本身就是引人入胜的人造科技景观。B.作为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它代表了中国人用脚步丈量宇宙所抵达的远方。空间站里独特的工作生活场景和物理学现象提醒人们,其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未知世界,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探索欲。将科学的种子撒向充满好奇的心灵,让更多梦想长成参天大树。
【材料二】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投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聂海胜担任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配合王亚平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担任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须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像机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材料三】国外曾开展过一项名为“中学生地球常识”的教育计划,学生们委托航天员将一台数码相机带到太空,安装在国际空间站舱内的玻璃窗上。通过网络,学生可操纵安装在空间站上的这台特制数码相机,在太空中选取最佳视角拍摄地球,再通过网络传回地面。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拍的地球的海洋、山脉,兴奋不已。他们还有机会从太空拍摄地球污染情况,从而对环境保护有更清晰的认识。
与载人航天器上的航天员进行视频通话也是太空教育的一项内容,在许多国家,该活动是完全免费的公益性教育活动。目前,仅国际空间站就进行了700多次业余无线电通话活动,共有40多个国家、数百万学生参与。我国组织了4次青少年与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的通话。天地通话给青少年带来无穷的乐趣,并提高了他们的交往意识、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