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设计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是指在充分追求满足内在可用性与良好的用户体验的基

础上,实现多元化、多领域化、多民族化的富有广度与深度的设计内涵与思想。“和”是指设计的基本原则要高度统一:设计的便捷性、可用性、易用性,设计所传递的美感,表达的人文关怀,这些作为设计所存在的普遍原则,都要作为任何一项设计的基本属性。强加中国元素、民族传统于作品之上,使设计泛于表面化、流于形式化,使文化与实际产生割裂感,这样的产品用户是不会买单的。

设计中的“不同”是指中国本土设计师在设计与借鉴外来设计的过程中,亦不能抛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中国人的基本心理特点、民族情感与文化传承,一味地追求与国际接轨,与国际齐平,追求去装饰化、简洁化。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创造者与改进者,要起到引导作用,对大众的功能需求、精神体验和文化层面的审美都要一一满足,要负起责任,起到民族文化宣传与普及的传道者的作用,借由设计传播中国文化,发掘中国传统设计之美。

当下,一些中国品牌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产品设计思路与表达,充分诠释了“和而不同”的设计思想。中国汽车品牌吉利旗下多款畅销车型都采用了回纹装饰作为家族式前脸设计的标志元素。这一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纹饰,是古人在观察池塘涟漪、回波荡漾时受到启发,经过艺术抽象化描绘出的一种纹饰,非常具有中国古典韵律与美感。中国本土运动服饰品牌李宁,最新带来的一系列服饰产品大胆运用复古元素,引入怀旧气息,将中国传统领奖服的红黄二色融入其中,并采用宋体“中国制造”的方块字作为设计,点睛元素,搭配现代化的剪裁与板式设计,既彰显中国元素,又非常实用简洁,其品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些品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灵活运用“和而不同”的设计思想,兼顾设计本身与中国文化,使二者有机结合,在做好设计的同时打造品牌文化,既获得了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也拓宽了中国设计的思路与理念,非常值得参考与借鉴。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未来的中国产品设计,应该是既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特征表

达,又在世界环境下普遍实用、好用的:是一种创新设计,是设计思想与策略上的创新;亦是一种改良设计,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表达;更是一种民族设计,旗帜鲜明地开拓属于中国的特色设计之路。

(摘编自朱勉《中国品牌设计的“和而不同”》)

材料二:

跨界融合,让不少品牌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概念,融入了时尚元素,凸显了文化内涵。当报纸的墨印上服饰,“报款”服装成“爆款”;当故宫的美助力妆容,古典美与现代美交融碰撞……近年来,不少中国品牌拓宽品牌维度、提升融合能力,以全新面貌走进大众视野,翻开了“国潮”风尚新的一页。既独特又有价值、既实用又有创意的产品,赢得了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青睐,实现了品牌口碑的提升,也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

级。从这个意义上说,融合力也是品牌竞争力。

围绕融合发展的思路,很多中国品牌开启了探索之路。比如,一些品牌通过主题直播、线上带货、文创联名等方式,拓宽品牌营销场景;一些品牌致力于乡村振兴,推动生产销售资源下沉,在特色产业领域打造消费新品类;一些品牌擦亮文化底色,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博消费领域打开新蓝海。无论是拥抱直播经济、助力农民增收,还是增强文化赋能、加速品牌融合,只有更好满足人们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才能持续引领消费新潮流,与消费者一道激活品牌价值、共创美好生活。

融合是品牌的创新表达,品质是品牌的正身之本。品牌的价值,会直接呈现在商品质量上。融合发展,不能只在包装、营销上做表面功夫,也不能盲目追赶潮流粗制滥造,更不能罔顾知识产权“山寨”抄袭。产品质量好不好、性价比高不高,需要用品质说话。对品牌创新而言,既要找到符合产品定位和消费趋势的融合发展之路,又要以产品质量与市场反馈来检验融合效果。从制造到创造、从质量到品质、从融合到创新,中国品牌是精心培育出来的,最终要靠实力铸就。只有深度开掘品质的“金矿”,提供更好产品、更好服务、更好体验,才能不断拓展中国品牌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品牌,应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持续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不断擦亮中国品牌、点亮幸福生活,让“国货发光”、让美好发声,必能在中国品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编自梁言品《融合是品牌的创新表达 品质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