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运是古代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往来的主要方式。明清东南沿海,特别是以江浙为中心的江南,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各种势力角逐的舞台。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后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把中国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带到世界性贸易环流中。16世纪下半叶由菲律宾输入美洲的中国丝绸、棉布、夏布等,因价廉物美,十分畅销。

国际市场的巨额需求刺激了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江南的丝绸、棉纺织品,无论是在中日贸易,还是在南洋—太平洋—美洲的贸易之路上,甚至在中俄贸易之间,都占有重要地位。如湖州所产丝绸,因其工艺精良而畅销全世界,被称为“湖丝”或“辑里丝”。松江府及周边市镇生产的棉布是仅次于丝绸的出口品,在西方风靡一时。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也促使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海内外,使人们看到了江南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

江南的生丝、丝绸、棉布等通过全球化贸易流向世界各地,在这样的贸易结构中,海外各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通过丝银环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与亚洲互动和世界接轨的这场经济贸易环流中,江南出产的纺织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清江南经济的长足发展,也为开埠以后江南经济的结构性转变打下了基础。

江南是明清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学派林立、人才辈出的人文荟萃之地。明末浙江余姚思想家朱之瑜“学问淹博”,“善能熔铸经史”,抗清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其学问和德行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尊重。朱之瑜提倡“学贵有用”,其思想对日本综合国学和神道、倡导尊王和大义名分的水户学影响很大,他还把江南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带到日本,并参与设计建造日本的学宫、孔庙、圣堂、后乐园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清江南还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据点。明末清初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晚清的王韬父子、李善兰、蒋剑人等,都积极与西方学者互动。如利玛窦(Matteo Ricci)和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与李之藻合作完成的《坤舆万国全图》,是现存首幅由中欧学者合作绘制的汉文世界地图,该图熔铸中西知识系统,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知识表达准确丰富,属于当时最高水平的世界地图。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不仅是异域知识信息和外来学术传入的桥头堡,也是中国文化向朝鲜半岛及日本输出的中转站。明末江南刊刻了大量汉文西学书籍,其中最突出者即李之藻。他将西方传教士编译的《天主实义》《辨学遗牍》等19种汉文西学书籍进行刊刻。晚清江南更是东亚知识环流中的重要中转站,上海墨海书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刻的《地理全志》《大英国志》等,亦多有和刻本问世。这种互动还充分体现在绘画艺术中,明末西画东渐,海西派画法从宫廷传至江南,影响深入民间,采用透视法的桃花坞“姑苏版”年画即为典型。桃花坞年产年画数万张,远销日本、东南亚。这些活动在亚洲乃至世界环流大势的推动下,迎合了历史的潮流。

(摘编自邹振环《明清江南史研究的全球史意义》)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