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点静气
周振国
①古语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苏洵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李鸿章的“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讲的都是这个意思。所谓有静气,说白了即无事能安、遇事不慌;无事心定,有事心静。
②“有趣的灵魂有静气。”这是朱光潜先生的话。按先生的意思,这里的“有趣”指有志趣、情趣、才趣等,就如冰心的一句名言:花要有色香味,人要有才情趣。《大学》中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人生的目标越明确,意志越坚定,静气越充沛。所以静气需要理想和志向来充盈。孟子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故静气需要正气来支撑,静气还需要本领来提升。《旧唐书》中记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战将秦琼,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试想,如果不是有一身本领,他哪来的勇气和自信?静气也需要智慧来凝聚。诸葛亮的空城计虽是演义,但以其才智谋略来看,也算是源于生活。如果不是大智慧,他哪来的镇定和从容,凭一把琴和两童子,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③静气不是天生的,需要靠后天涵养。作为社会中人,不能指望进空谷或打坐参悟,而必须直面现实,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历练和提升自己。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王阳明则认为,人须事上磨练,方能立得住。
④古人说:“益人神智者,惟书而已”。但渐成趋势的碎片化阅读既浅又泛,恐怕不仅不能滋养静气,还会使人变得浮躁,所以阅读还是要留一点矜持,有所选择,最好能系统地、有深度地读点儿东西。“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必须和思考结合起来。当前尤其要坚持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不能听风就是雨,或人云亦云。遇事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努力做到耳聪、目明、心亮。把学思行相统一,是孔子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来的。当下世相繁杂焦灼,躬身实践,用心做事,或许是最好的修行,多做事,多经事,多在实践中摔打,或许困惑犹疑便少了、心便静了,所谓“经事长智,磨事成人”。
⑤如今社会,团队协作和合作共事越来越多,这就需要通过共同的理想和意志,涵养一种共同的从容干事创业谋发展的静气;而不像拆烂污牌友玩牌,尽是指责和埋怨,甩锅比甩牌还勤。
(选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