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剧烈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右下图揭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材料三: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四: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

请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