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所有的生命,在种子阶段的时候,已经为未来做好一切准备。它们需要的就是阳光、雨露、肥料。

孩子们的成长也是这样。作为教师,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就是给他们阳光、雨露和肥料。

广义上来讲,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一种点燃——点燃他们身上的火种;也是一种唤醒——唤醒他们沉睡的灵感。阅读就是阳光、雨露,阅读就是点燃一把火,点亮一盏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和因势利导。当下的教育如果急于求成,往往会形成一种硬碰硬的、呆板的模式。许多成功的教育恰恰不是直来直去,而是采取“迂回”的方法,表面上看起来不强也不硬,甚至有些柔弱如丝,却能力克金石。

今天种下一粒阅读的种子,明天收获一棵文学的、科学的大树,一棵文化的大树。

(选自张之路《阅读就是点亮一盏灯》)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黄坤明在京出席“红色经典 献礼百年”阅读活动。他说,红色经典记录着党的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革命传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学好用好红色经典和重大主题读物,营造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引导人们在阅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

黄坤明指出,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多读书,对建设书香社会提出明确要求。要着眼构筑中华民族厚重深邃的精神世界,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

黄坤明强调,要加强阅读内容引领,精心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学习,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出版物的学习阅读,积极开展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等主题阅读活动,增强人们跟党走中国道路的自觉自信。要创新阅读方式,打通线上线下,用好各类阅读空间,推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用浓浓书香滋润心灵、涵养风尚。

(选自“新华网”,2021年4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青年人的数字阅读充满偏见。一些媒体习惯将青年人的数字阅读与碎片化、实用化、娱乐化等“浅阅读”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肤浅的、快餐化的阅读消费。耐人寻味的是,对于青年人数字阅读持批评态度的多是中老年,他们的忧心忡忡俨然流露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平心而论,将青年人的数字阅读与肤浅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同起来,并无足够的说服力。青年人的数字阅读固然有碎片化、娱乐化的倾向,但对于读书而言,这并非问题。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只是一种阅读方式,与阅读格调的高下、年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只有阅读者本身的选择,才最终决定了自己使用何种阅读方式,将阅读的负面性存在一股脑儿地推给青年人和数字阅读显然有失公允。

在读屏时代,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借助电子设备进行深度阅读,不少青年人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理论著作,在微信阅读中品读老庄,在有声书的世界中回味《红楼梦》的精妙之处。青年人在数字阅读时,并非只选择时尚类、旅行类、漫画类书籍,他们同样还会选择内容精深、趣味高雅、富有深度的书籍。而数字阅读,正是为专业教育和社会服务搭建的那一座桥梁。

新媒体技术方兴未艾,电子阅读也未来可期。促进阅读形式多样化,提升社会对于不同阅读方式的包容性,努力丰富数字阅读的内容,是今后阅读领域内需要继续完善的工作。让我们挺直腰板,坦然面对误解与质疑,做一个数字阅读的青年人。

(选自陈菲《青年人数字阅读亦坦然》,有删改)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