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清代城市是在明末清初战火焚烧过后的废琥中发展起来的。面对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者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乾隆年间,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了明显超过明朝的发展形势,城市经济发展得到长足进步,交通尤其较为便利,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江浙一带、长江沿岸和大运河一带城市的发展也都超过了前代。内地、边远地区的省府州县城市也得到发展,如昆明、西安、太原、贵阳等。除此之外,北京、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等都是国内一流的大城市,其中北京的人口超过百万,成为中国第一大臧市。苏州、广州的人口也接近百万,其余人口规模在10万以上的城市有数十个。
——摘编自张海霞《论清代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材料二:时隔近十年,美国传教士布朗于1909年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不禁“为近十年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到惊讶”,布朗观察到中国人,从净水设备到蒸汽设备,再到发电设备以及各种制造设备,他们都建造了自己的工厂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也发生了在布朗看来“最快和最明显”的“巨大变化”拿北京来说,整齐规划的街道、人行道、下水道,以及其他代表现代化程度的事物,诸如电话、电灯,以及身着统一制服的警察等,一应俱全不仅是北京,“中国很多其他城市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变革”,“整洁漂亮的马路不再是通商口岸和租界的专属,这些漂亮的马路在中国的天津、南京、济南、青州以及其他城市都能见到”。
——摘编自郑志刚《晚清的“经济增长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