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有重视“古”的倾向。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画贵在“仿”,书重在“临”,篆刻以秦汉印为最高法式,园林以古法为尚,等等,这是重视传统的思想在艺术中的投射。

“古”,当然与时间有关。但是,传统艺术观念中“古”的内涵很复杂,人们所说的“高古”“古朴”“古雅”“古澹”“简古”“浑古”“古拙”“苍古”“醇古”“荒古”“古秀”等概念,都不是“复古”可以概括的,不能仅从回归传统、重视古法.上来理解“古”的追求。

实际上从时间角度看,传统艺术追求的“古”,有两种不同的内涵:

一是时间性的,古是与今相对的概念,过去的历史,历史中显现的权威话语,由权威话语所形成的“法门”——古法,成为当下创造的范本。这种“古”——时间、 历史所构成的无形存在,如同艺术家脚下的大地,是创造的基础,也是价值意义的显现。

二是非时间性的。古不是与今相对的过去,而是超越古今所彰显的人的真实生命感觉。它重在透过变化的表相,去追踪时间流动背后不变的内涵,发现人生命存在的意义。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今人心中有,古人心中也有,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天地人伦中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如石涛所说,艺术创造是“一洗古今为快”一一挣脱“古今”缠绕,追求生命里永不凋谢的春花。

千余年来中国艺术观念中追求的“古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这超越时间、归复真性的创造精神。尤其在文人艺术中,这种倾向则更为明显。古意,如同俗语中所说的“古道热肠”,正因为“人心不古”一一丢弃了它的本然性存在意义,背离了真性,所以需要这种温热的“古意”。古意,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本初之意、朴素之意,它是创造的源泉。

传统艺术中与“古”相关诸概念,大多与这种非时间的古意有关。如古澹,强调以淡然本真之怀面世,克制人追求目的性的冲动。古朴,形容一种朴实自然的格调。浑古,强调超越知识分别的无时间境界。高古,一种与永恒同在的非时空境界。古秀,强调朴实本真中的活泼,等等。

在千余年来艺术观念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古意”并非截然分别,而是彼此相关。时间性古意,往往又是达至非时间古意的前提,甚至是必要前提。艺术家是在时间性“古意”之外去追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永恒“古”意。以时间性的“古”为媒,发现时间之外的本初之“古”,是“古外求古”。古外求古,前一个“古”是时间性的,是导入后一个“古”——非时间超越境界的前提。引入这个与“今”相对的他者,是为粉碎人们对“今”的执着,这是一种必要的否定力量。

作为他者的时间之“古”,如一团迷雾裹挟着人,一般人就活在这阴影下,将其当作现实存在的庇护,任由他吞噬自己不多的生命资源。然而偏有些“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的人,窘迫的存在令其窒息,不得不起一种左冲右突的欲望,刺激反作用因素的产生,他们越有遁出时间罗网(历史、知识)的愿望,越是感到“时间性古意”如冰山在前阻隔,正是在这否定性力量牵引下,将他们托出时间之表,飘向自己的天空之城。

但这否定性力量,绝不是人们所要到达的彼岸,不是要回到“他者”的怀抱,告别当下的权威,去呼应另外一种权威,那是贵古贱今;更不是放弃自己当下的生命权力,将自己变成千年万年前存在的拥趸。由今到古,由古到“本”,人们要通过这一与俗流不同的“他者”的反差,唤醒沉埋心中的本初生命情怀。

(摘编自朱良志《说中国艺术中的“古意”》)

材料二:

刘勰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学如此,绘画也一样。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道出了中国画历久弥新的奥秘。中国文学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的变化发展,绘画亦有“荆关”“董巨”“元四家” 和“明四家”“清四僧”等不同审美风貌的演变。

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艺术特色或美学思想的嬗变,每一次新变,都会出现新的里程碑,但没有什么难以继续发展的顶峰。因此,我们不能说元代的山水画就低宋代一筹。“环肥燕瘦”各美其美,谁也取代不了谁。

但是,明清以降,山水画界总体成就让人感觉不如宋元。何也?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发展上走偏了路。这条偏路就是“极端崇古”而失去了自己的面目。

这一派代表人物大都信奉董其昌的绘画宗旨,致力于崇古摹古,尤其是对“元四家”的崇拜,可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他们大多重笔墨,把古人的丘壑搬前移后,力图达到一种元人早已达到的审美境界。对这种僵化的局面,虽有石涛的大声疾呼,但终究没有大的改变。

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对于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发展创新的重要前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道:“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他把上古、中古、近代和今人之画进行对比,彰显了他崇古、师古的观点。“古意既亏,百病横生”,赵孟频认为愈古的作品愈雅正淳厚,应是当代艺术创作的航标,正所谓“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忽视古之雅正纯朴,往往会让艺术走向流俗浅薄。

(摘编自周宗亚《中国画的古意》) .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