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着不同时代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舞相属”是举行宴会时的礼节性舞蹈,在北魏上层社会多次出现,《魏书·高闾传》《北史·尔朱荣传》等史籍中多有记载。同时,汉晋以来的中原传统乐舞--汉代盛行的“百戏”,在宫廷、民间以及宗教活动之中都有演出……而随着政权扩张陆续传入中原的西域乐舞,天竺乐、康国乐等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除此之外,佛教的盛行也使以“行象”和“六斋歌舞”为主的佛教乐舞兴盛起来。

——摘编自邵丹华《北魏乐舞研究》

材料二:

胡旋舞,本出康居,以旋转便捷为巧,时又尚之。

——《新唐书·五行志二》

舞有骨鹿舞、胡旋,俱于一小圆毯子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于毯子上,其妙若皆夷舞也。

——段安节《乐府杂录·俳优》

舞二人,绯袄,锦领袖,绿绫浑裆袴,赤皮靴,白袴帑。

——《旧唐书·音乐二》

材料三: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推动市民阶层产生,为了适应这一阶层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娱乐场所,比如勾栏、瓦舍等,民间歌舞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民间歌舞融合了民俗民艺,与当时的市民文化的建构相辅相成。

——摘编自任颖《舞蹈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建构》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