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骨,短视频是肉
陈思呈
①在某书店最明显位置, 放着一本《128招玩转短视频》的书。与旁边的莫言小说、网络小说以及励志著作《当下的力量》相比, 这本书被翻阅的次数更多, 封面已经皱起。
②作者说到他因为偶然的机会研究短视频,半年时间积累到 1000 万粉丝, 所以开始 深入地研究短视频领域的各个平台, 并逐步完成“大号”布局。他说他的团队证明视频 的受欢迎程度远超文字,团队 80%的订单也都源自视频。
③这个结论并不令人吃惊,几年前,美国《时代周刊》曾有过一个实验。他们在以“140 字推文”为经典形式的社交媒体“推特”上,以及以图片视频为重的社交媒体 instagram上, 分别发表了同一条新闻,前者点赞数仅67 次,后者的播放量超过 21 万次。
④作家董桥多年前就说文字是肉做的,这个结论现如今已不适宜。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及社交媒体的迅猛突破,传播生态近年的变革速度远超过去数百年,眨眼间, 人们的信息需求从传统渠道平移到网络,从图文过渡到视频。如今我们也许应该说,文 字是骨做的,短视频是肉做的。 。
⑤其实短视频的魅力,依然是围绕着众所周知的趣味性、快捷性。掌管我们快乐的多巴胺在这里起到决定性作用,A短视频能在短时间内唤起多巴胺, 这是一种“奖励” 。大脑习惯这种快捷的奖励模式之后,就很难去接受刺激较小的文字媒介了。
⑥这也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短视频比长视频更能吸引受众,因为短视频能让大脑在 短时间内获得多次“奖励”。
⑦人类社会中,先出现了图像,而后才出现文字,最早的文字多数是象形的。
⑧可能在人类的大脑里,看图片和产生图片是更容易、更简单并且因此也更喜欢的事。虽然经过很多年的进化,但是在骨子里,我们可能与祖先有着同一个爱好:文字和 动图,选简单的那个。
⑨而同样以手机为终端,各种社交媒体的受欢迎程度却存在差异。同样的短视频形式,在不同平台,受欢迎程度也不同。比如同样是做直播, 有没有自动美颜功能的短视 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家的使用频率。有的短视频直播不但体贴地安排了美颜, 还提供多种字体和背景音乐供用户选择,这些安排和准备都是为了让用户“完美”地出现在受众面前。而从录播者一方来看,人们更愿意展现自己“美”的一面。经过美颜和音乐装饰过的那一面,也许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在自动美颜下,录播者会得到一种心 理暗示,感到自己的生活“更好了”。
⑩表演欲也是生产力。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有一个杨百顺,一个普通平凡的人, 喜欢舞社火,因为舞社火能让他觉得“过上另一种生活”,是“另一个自己”。 在短视频里展示“美丽人生”的“我们”,在“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时候, 也恍然意识到 那是另一个自己。不同内容的短视频令人眼花缭乱,但都敏锐地抓住了大家头脑里求快求新求多的那部分“渴求”,以不可思议的便捷方式爆炸式传播,信息孤岛似乎瞬间不
复存在。 B可吃肉“快感”之后的传播创新, 谁先抵达, 谁又是领头羊?
(选自《意林》2020年第 15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