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道
王月鹏
①我开启探寻千年古道之路。
②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山野边浩荡的水,车子就一晃而过。在路的尽头,茂长着一片竹林。因为山太深,人迹罕至,竹林才完整地留存下来。通往竹林大的,是一条千年古道,狭窄,凸凹不平,向险而去。为了吸引更多人更便捷地抵达那片原生态竹林,当地人动手开辟一条新路,把原来的河道改造成为水泥路。那条千年古道被荒弃了。新开辟的水泥路在千年古道的下方,即使是再热闹的旅游旺季,游人熙攘,也没有人留意高处的这条古道,他们奔走在新路上,直抵想象中的那个生态景点。千年古道成为一个被封存被悬置的景观,无人参观,只是偶尔会在某些时候被村人说起。
③从千年古道失意而归,却在村子里意外发现了那个铁匠铺。这个守候着一条千年古道的村子,居然有一个铁匠铺。多年来,童年记忆里红彤彤的打铁情景,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那个铁匠铺比落的村庄更破落,看上去并不是彻底被遗弃的样子。我很快就找到了它的主人,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他苍老,敦厚,脸上刀削一样的皱纹里,填满铁屑状的东西。稍感惊讶的是,他竟然那么健谈,让人来难将他的言谈举止与木讷表情联系到一起。他表现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热情,一边口沫纷飞地讲打铁知识,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他似乎等待了很久,孤独了很久,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来访异常兴在我理解他。他打了一辈子的铁,不舍得丢弃这个技术活,其实他生活得挺好,早就不需要依靠打铁来持生计,但他仍然坚守着,偶尔过过打铁的瘾。
④他与被这个世界淘汰了的手艺相依为伴。那天我亲见了他打铁的整个过程。他的表情有些悲壮,好像多年来的坚守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他光着膀子,在通红的炉火前,酣畅淋漓地表演了所有手艺,认真,郑重,像在重温往昔岁月。这是一个民间手艺人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我向他投去敬重的目光,并且按动快门,将某个瞬间定格。
⑤默立在村头的石碾,只有逢年过节才用一用。一个老农蹲在地头抽烟,他一动也不动,烟圈在仙的头顶盘旋片刻,就像云彩一样飘向空中。走在村里,随处可见“流动饭店”的字样,旁边是同样用漆涂抹的形形色色的与城里无异的各种广告。
⑥我们在老农的带领下,走下一道坡,拐了一个弯,再爬过一条长长的坡路,然后连续穿过两个窄胡同,在一座老宅跟前停步。院子里齐腰的荒草,被我这陌生的闯入者惊到,怯怯地低下头,仿佛在追忆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⑦这栋老宅像一个农具陈列馆,犁、耙、楼车、镰、蓑衣、畚箕……各式各样的农具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他说三十多年来没有外人进过这个屋子。那些农具被我们搬到院子里,摆放,拍摄;他也信到了格外尊重一般,脸上满是欢喜。他把一套驴具挂到院墙上,用手比画着告诉我每个部件的名字之功能……他越讲越来劲,渐渐有了一点神采飞扬的感觉,似乎这些农具激活了他埋在心底的遥远记。我想对劳动工具的热爱,是一个劳动者最朴素的感情吧。他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驴具,好做看到头驴在山野里骄傲地劳作;又仿佛看到农人们裸露着黝黑的胸膛挥镐开舍、扶犁耕田、推磨碾米的血面,他们用力气拥抱土地,用汗水浸润生命。
⑧一栋被遗忘的老宅居然藏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以拍摄的方式,截取并带走了它们。
⑨我想,许多农具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仍在乡村间执着地奔走与找寻,因为它沧桑而负历史,也因为它赋予农人的激情与坚韧。
(节选自《失败的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