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中国文学在从古典向现代发生转型变化之际,就在创作中显示了自身的特色。近代发生的文学变革,虽然以"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相标榜,但其创作带有很深的传统文学印记。五四文学革命,结束了这种新旧杂糅的状态,但新文学最初的创作尝试,仍免不了要经历一个“小脚放大”的蜕变过程。这期间,所谓中国特色在创作中的最初表现,是从中国文学的母体中带出来的鲜明胎记。

五四文学革命之后,中国文学受外来影响渐多,取法于外渐成一时风气,但新文学并未就此泯灭中国特色。只要祛除阐释的遮蔽,就不难看出,在这些新式的外衣下,各体文学创作,仍然具有中国文学的特质。以鲁迅的小说创作为例,笔者曾把鲁迅的小说分为以下几类:承袭古人“发愤”著书的传统,如“忧愤深广”的《狂人日记》;以古仁人之心,关切民痰,悲天惘人,而以写实笔法出之的《祝福》等;直接继承清代讽刺小说的传统,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冷嘲热讽”的《孔乙己》和《阿Q正传》等;受“诗骚传统"和古代散文影响,如"诗化""散文化"的《故乡》和《伤逝》等;化用笔记文体,而以"油滑”之笔出之的《故事新编》等。这些都留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传统印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因为有“革命文学”的提倡和左翼作家的实践,成长期的现代中国文学,在接受传统浸润的同时,又自觉地开发民间资源,汲取民间滋养,逐渐在民族化、民间化的方向上,凝聚自身特色。到四十年代的根据地、解放区文学,“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成了这期间及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文学追求中国特色的主要方向。李季等人的长篇叙事诗创作、赵树理等人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榜样。他们的作品在改造民间曲艺方面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是这期间的文学锻造中国特色的主要表现。同样缘起于根据地、解放区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长足发展的"革命历史演义"和"新英雄传奇"创作,是中国特色创作追求的又一重要成果。这种由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转化而来,又融进新的观念和手法的新兴文类,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中国小说。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各体文学在中国特色的方向上,都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及其后兴起的文学革新,在一个时期虽然再度把探索的目光转向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但在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行程之后,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又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以一种更新的姿态,回到这一方向上来。

(摘编自於可训《创作经验是文学理论建构的基础》)

材料二:

现代世界的生成,能够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中的人民意识到同处于这个世界上,文学是最好的沟通桥梁。据严家炎先生的研究,陈季同的《黄衫客传奇》是中国人最早用法文写的文学作品,虽然这部中篇小说来自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再创造,但严家炎认为它加入了许多富有时代感的新内容,人物性格和追求爱情的主题都有新的发展。而且可以看出陈季同在浓郁的风俗画色彩描写方面明显受到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虽然缓慢,却持续不断,由最早的涓涓细流,经过百年的顽强走向世界,终于成就当今的气候和阵势。

现代中国要自强,要新生,要创造全新的中国,这是几代仁人志士的渴求。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趋于保守。从另一种视角也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民族在任何时期,都没有像现代中国人这样顽强地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中国尊崇祖训,“敬德宗孝”,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价值,不管是治国方略还是家庭伦理,都以"三纲五常"为上,"四书五经"则是文人学子的文化基础。但在思想文化的创造革新方面,中国文化又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在西方各民族因为宗教打得你死我活的情况下,中国则可以完成“儒道释”三位一体。中国文化始终有勇气有胸怀吸收外来文化,兼容不同的思想。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则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策略,并非文人学子的排斥异己。唐宋古文运动,虽然强调“文起八代之衰”,但也是借古之名,托古革新。直至近代“桐城派”之复兴古文,也适应时代变化,不断革新语言。连胡适也承认,"桐城派"的古文为现代白话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实,中国几千年社会之稳定,其政治上的制度性保守是显而易见的,这也使中国能够进行五千年文明传承而不中断;但中国文化始终有兼收并蓄创化革新的活力,这也是事实。唯其如此,在展开现代转型时,才能如此热烈地敞开胸怀,容纳世界各种优秀文化进入中国,为中国

完成现代社会的创造所用。

(摘编自陈晓明《面向世界的中国现代视野》)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