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材料:1923年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晏阳初担任总干事。“平教总会”主张乡村平民教育是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教育,是急切的救国工作。“平教总会”物色延聘大量学术专家研究平民教育并在华北地区进行实验。同年,晏阳初新鳊的《平民千字课》出版。每课的材料,是图画在首,课文在中,生字在后,要求“由已知而未知,由未知而记忆”的学习,实施文字教育。在河北保定,三年内进入平民学校共五万余人,毕业生三千余人。1926年,“平教总会”设立普及农业科学院,规定“研究之进程,须与农人实际生活相辅而行”,用生计教育使农民免于饥寒之苦。晏阳初还提出在文字、生计教育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对农民进行心民教育,“使成为能合群,能服务的社会分子”。1928年,晏阳初应南京国民政府邀请,南下协助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政府推行平民教育。5月,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拟订并讨论的“分期施行民众教育案”完全采纳“总会”的计划,并在大会上通过。

--摘编自吴相湘著《晏阳初传》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