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进入“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着新使命,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需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汇聚生态文明制度合力,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摘编自《“十四五”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人民日报》2021年1月14日)

材料二: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按照既定部署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才能有序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力争到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编自王红艳的《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人民日报》2021年01月28日)

材料三: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说,过去10年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75万平方公里,减幅达13.70%;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草覆盖率逐年提高。

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副局长韩凤翔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0年间,长江委携手流域19省(区、市)推进配套法规建设,497个县(市、区)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达标验收,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全流域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全覆盖,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23.29万个次。

(摘编自王贤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年减少4.75万平方公里》,新华社2021年3月3日)

材料四:

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性任务就是实质性应对经过近40年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之后累积起来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或挑战。概言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呈现为一个同时挑战既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公众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未来愿景信心等核心性方面的严肃政治问题,以至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必须从自已的执政目标与权力基础的政治高度来高调应对。因而,必须明确的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性任务,就是尽快做到抑制、减缓和治理依然形势严峻的城乡大气、水域与土壤污染等问题,也就是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尽快弥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这一“短板”。依此而言,实质性应对生态环境难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政治总目标的关键性支撑元素,不容任何意义上的政治敷衍或退缩。这也就意味着,对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最直接检验,就是生态环境质量的大幅度改善。

(摘编自邮庆治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大政治”》,《中国青年网》2018年7月16日)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