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

【材料一】

“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完整的侧面人形,据考证这类人是威武的夏族人。《尚书正义》的注释是:“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可见,中华民族以文章、服饰的华彩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辽宁日报》

【材料二】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立夏物候农谚表

分期

初候

二候

三候

物候现象

天气温暖,蝼蛄鸣叫

雨水丰盈,大气潮热,蚯蚓掘土而出

王瓜(药用爬藤植物)快速攀爬成长

农业谚语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谷子立了夏,生长靠锄把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注:立夏分为初候、二候、三候,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对节气进行的细分。

——《二十四节气画卷》

【材料三】

“夏”字含义丰富,有面向南方之意。夏季来临,古代帝王率文武百官在京城南郊行迎夏礼。而民间则是把葱、蒜一类的荤菜系上红绳,挂在门窗上,目的是防避害虫。“称人”则是在村口或门里挂起大木秤,大家轮流称重。司秤人一面报数,一面讲着吉利话。这一风俗体现了百姓追求安乐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夏天潮热,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有吃凉面、凉皮的风俗,是因为夏至时新麦成熟,吃面有尝新之意。

——《节日之书》

【材料四】

对夏天的观察,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唐代诗人刘禹锡观察到夏天雷阵雨骤来疾去,写出了《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名句。收藏于江宁省博物馆的国画长卷《荷乡清夏图》是南宋画家马麟的作品,描绘了夏季的湖光山色。“夏”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在古人看来,夏季是宽容地滋养万物生长的季节。同时,在春天被呵护哺育的生命,只有经受住夏天酷热的考验,才算真正成长于天地间。

——《从“夏”中领略成长之意》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