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为“想象力消费”的重要类型之一,科幻电影发挥基于科学的超时空想参力,透过把宏大的假定性科幻世界观剧情化,科幻形象与奇观场景的技术化呈现,让观众想象性地解决社会现实的矛盾,破解未来可能的灾难和危机。

《流浪地球2》讲的是《流浪地球1》中宇航员刘培强,在2075年的地球危机中为拯救地球而驾驶宇航机撞向木星之前的故事。贯穿这两部科幻作品的是一个人类面对未来灾难自我拯救的超级叙事,一个可以用“人类带着地球流浪”来概括的“高概念”叙述,也是一种全宇宙跨时空视野下的“事件型”叙事——叙述宇宙大事件下的渺小人类或小人物。

       然而,《流浪地球2》虽以宏大超凡的想象力为动力源,在未来时背景下飞越数代人乃至几千上亿年时光,但却依然颇具现实情怀,颇接人间“地气”,落脚于对人类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终极问题的关切与思考。加拿大科幻文艺研究专家达科•苏恩文在描述科幻小说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时曾指出:“科幻小说是一种现实性的非现实性,要表现人性化的非人类之异类,是根植于这个世界的‘另外的世界’”。

       也就是说,科幻世界与现实世界有一种互文性关系,这是科幻电影文化想象的重要特点。现实关怀是科幻想象力的重要内容和立足点。现实生活的经验制约着想象的边界,科学的逻辑制约着想象的方式。人类文化的原型和现实政治的意识形态性会折射在对未知世界的想象中。

《流浪地球2》“中景想象”世界观下“近未来”的人类,依然充满人间情怀。电影中的宇航员只是一种职业,他们都依然是生活中的凡夫俗子,对现实的插科打诨,加之混乱不堪的地球现实,底层反对派的叛乱——都使我们始终意识到当下的生存现实。

       影片在视听奇观之外,计划实施后社会意识的改变,人类的自我异化,悲剧性、暴力化的派别之争,折射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伦理危机。如果说脑洞大开的太阳氦闪、地球危机,2500年的流浪计划给我们以震撼与惊愕,地球的乱象,人性的考验、伦理的难题等,带给我们的却是沉重的,几乎透不过气来的思考。

       而正是在这些严峻的问题中,在中国科幻电影鲜见的视觉奇观外,《流浪地球2》所表达的“中国想象”,“中国思维”,“中国方案”就尤其显得重要。

《流浪地球》系列的“故事核”或“高概念”,一言以蔽之就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对家园不离不弃的情怀显然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崇尚流浪冒险精神,其隐含在圣经文化中的文化原型就是“造一艘诺亚方舟去流浪”,这就是小说中就有的“方舟派”与“移山派”的分歧和斗争。

       显然,作为一种现代神话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其文化原型和思维模式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就此而言,《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华民族集体想象、民族意识,传承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神话”模式——一种“愚公移山”式的,对家园不离不弃,最大程度尊重生命的拯救模式,而非“诺亚方舟”式的。这种“方舟模式”需要抓阄选择生命,这在《2012》《雪国列车》等影片中均有表现,是一种极少数人“精英化”的生存模式,对于普通大众是不公正不道德的。

节选自《<流浪地球2>中国式地球危机想象与解决方案》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