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习得性无助” 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心理学家对动物的实验。塞利格曼等动物学习研究 者(1967)第一次研究并系统地描述了 “习得性无助”现象。他们曾用狗做过下述实验:将狗关在一个笼子中,给狗施加许多使之痛苦而又无法逃避的电击,然后将这些狗关在放有隔板隔开 的双间笼子里,电击时,只要跳过隔板到另一问便可逃避电击。可是这些狗身处容易逃避的环 境,却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宁愿坐着不动,忍受电击。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先前不可逃避 的电击经历导致了它们后来行为的无能,使它们只会消板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会凭自己的力 量逃脱受损伤的环境。因此,早期的研究者把“习得性无助”解释为人和动物的这样一种心理过程:____    。这一心理被广泛地泛化到新情境之中。

②但是后来的研究者认为人类的“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更复杂的心理现象。不能简单地 认为,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反应与结果相互独立的期望干扰了客观上可能的学习;在人类无助的 研究中,动机缺失也并不总是存在的,有时对不可控事件的体验并没有妨碍学习,反而促进了 学习成绩。根据对人的“习得性无助”研究的一些新资料,阿布拉姆森等人提出了 “习得性无 助”的归因修订理论。他们认为,“习得性无助”的性质和类型不是由于可控事件本身,而是由 对事物的因果归因决定的。因果归因影响了对未来的期望,期望又决定了无助的性质。F■丁布拉 姆森认为归因有三种因素:内部一外部、稳定——不稳定、全面——专门,当人们把不可控 事件归因为内部的、稳定的和全面的因素时,概括性的无助便产生了。

③韦纳的观点与阿布拉姆森有类似之处。他通过对成败归因的研究,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所进行的因果归因对随后的情感和认知都有重要的影响。但他认为全面——专门这一维度在 解释“习得性无助”中不够确切,他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 可控——不可控。在内在的維度中,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控的,努力是不稳定的、个体可以控 制的。韦纳认为,可控——不可控维度更能有效地解释“习得性无助”现象。当学生把失败归 因于能力这一内部、稳定和不可控因素而不是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可控的因素时,就会产生 “习得性无助”现象。

④后来的一些动机研究中又发现,“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也比较低。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对失败的结果更加款感,对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期望,学习一旦遇到困 难便很快放弃。在一些对学业无助学生的自我知觉的研究中还发现,“习得性元助”学生对自己 的评价也很消极。无论在一般自我概念方面,还是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均较一般学生低,他们很自卑,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还有一些研究表 明,“习得性无助”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经常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并因此体验到一种强烈的焦虑感: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在执行某项任务之前,不是去 力争成功,而是将心理资源投注在任务可能出现的失败上。

材料二

①当你的球队彻底打败对手后,你是否曾听到来自对手的这样的称赞嘿,你们运气不错, 不是吗? ”可是话外之音却是这次他们运气不好,场地条件很差,他们明年一定会打败你们。

另一方面,当你们被击败时,对手自鸣得意的表情和假意承让的“你们只是运气不好”特别刺耳,因为你知道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是坏运气,他们认为自己更棒。将成功归功于自身而否认失败责 任的倾向叫做自利性归因偏差(米勒、罗斯,1975)。支持自利性归因偏差的证据很多,但是存 在一些限定条件。

②总体而言,人们居功的证据多于为失败负责。人们有时候愿意承担失败的责任,特别是如果他们能将失败归于他们个人能够控制的因素,例如努力程度。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保持 将来不会失败的信念。尽管自利性归因偏差常常与事实不符,但它实际L可能具有适应性。将成功归于自身的努力,特别是自己稳定的特征,让人们在未来更有可能尝试相关的任务(泰勒、 布朗,1988)。例如,在一个研究中,比起将被解雇归因于个人特征的工人,将被解雇归因于 外部因素的失血工人更努力地寻找工作,并且实际上更有可能找到工作(沙乌费利,1988)。

材料三

①    “自我PUA”是网络流行词,是指将PUA的手段用在自己身上,不断否定自己,对自己 进行情感控制的行为。这种人习惯于自我貶低。当别人赞美自己时,就会认为对方是无视事实的恭维,当别人批评自己时,就会认真反思,觉得自己的错误远比别人指出的严重。习惯进行“自我PUA”的人往往放大自己所受的挫折忽略造成问题的外部因素,反复进行自我折磨, 严重者会走向精神崩溃。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