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生物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蝗虫是世界性农业害虫。我国历史上也饱受蝗灾侵袭,主要是由东亚飞蝗引起的。干燥裸露的土壤更加有利于东亚飞蝗产卵和卵的孵化,使蝗虫数量大增。刚孵化出的若虫无翅、不能飞。若虫经过多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成虫非常善于弹跳和飞行。大量蝗虫能集群迁飞,遮天蔽日,所经之地往往寸草不留,导致庄稼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寻找治理蝗虫的方法。化学药物治虫收效快,但是污染严重,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防治的方法。

1953年,研究人员从蝗虫体内分离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蝗虫微孢子虫。它可在蝗虫细胞中大量繁殖,导致蝗虫的食量减少、产卵量下降、寿命缩短;它还能够干扰蝗虫体内某些物质的合成,抑制蝗虫的集群迁飞行为。研究发现,蝗虫微孢子虫不杀伤蝗虫天敌,对人畜无害,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性,因此被批准为可商品化的生物杀虫剂。

“牧鸡治蝗”是防治草原上蝗虫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研究人员在新疆哈密地区选用善于奔跑、生长发育快的麻花鸡,将其调训后集群放牧,用于防治草原蝗虫。数据统计显示,鸡群每天捕蝗4~5次,30天后蝗虫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不仅如此,长大的鸡还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牧鸡治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人们已经掌握了多种治蝗方法。但由于环境条件是影响蝗灾暴发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我们树立环保理念,改善蝗虫易发地的生态环境,共建绿水青山,从根本上防治蝗灾。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