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三章》)

【乙】斗且廷见令尹子常 , 子常与之语。归以语其弟,曰:“今子常相楚君,蓄财货如饿豺狼,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 , 日已甚矣,道殣相望 , 盗贼司目 , 民多有离叛之心。是之不恤 , 而蓄聚不, 其速怨于民多矣,不亡何待!”期年,乃有柏举之战 , 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选编自《国语》)

【注释】①斗且:楚国人。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子常:子囊的孙子,名囊瓦。②相:辅佐君王。③令名:好名声。④馁(něi):饥饿。⑤道殣(jìn)相望: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⑥司目:伺机。⑦恤:顾念;救济。⑧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孙武率领3万吴军,奔袭千里攻破楚国都城,在柏举击败20万楚军。⑨昭王:楚国君主。随:随国,在今湖北随县。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