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尽管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存在诸多困境,但我们正迎来难得的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这无疑把科学普及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相信随后推出的各项具体政策能惠及科普出版。
科学普及对于社会生活和公共决策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变革时代,每天海量信息扑面而来。面对这些海量信息,如何判断、作出决策,就需要科学素养。如核泄漏、全球变暖、转基因等社会热点问题,是全民迫切需要了解的,离开科普和科普出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无从实现。
科普出版的手段正在多样化,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科普玩具等衍生产品的市场效益会大大超出纸质图书。同时,网络和新媒体手段的发展,也为科普图书的宣传和营销提供了巨大空间。
(摘编自付丽丽《中国科普现状解析:科普图书为何引进多原创少?》)
材料二:
我国本土科普图书缺乏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内容雷同率较高。虽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科普类图书形式丰富、书名繁多,但是由于受到作者资源、图书原创性等限制,图书的内容大多雷同,存在“换汤不换药”现象。例如《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等等,虽然版本不同,但是内容类似,缺乏创新性;再有,很多书籍存在科普知识点落后、图片质量差、严重模仿甚至抄袭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发展。
其二,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原创作者匮乏。一方面,作者资源有限。青少年科普类图书既要求作者具备专业的科学知识,也要避免书籍的内容偏向理论化,应做到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这就对作者的专业水平、文学功底等提出较高要求;另一方面,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创作要求高、难度大,但是作者获得的稿酬较少,在利益的驱动下,撰写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优秀作者越来越少。
其三,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的编辑人员能力有待提高。编辑水平的高低,将对图书的内容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我国目前大多青少年科普类图书编辑的水平欠佳,策划能力不强,直接导致市场上的原创型图书种类少、内容陈旧,再加上缺乏营销推广意识,严重制约了本土图书的发展。
(摘编自卢艳霄《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及对策》)
材料三:
回溯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的发展轨迹,20多年来少儿图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2016年后始终占领市场第一大板块。开卷数据显示,2012年之后,少儿文学码洋比重持续下降,少儿绘本和少儿科普百科比重逐渐增大,2018年之后少儿科普类图书码洋比重增幅明显,在2021年成为少儿第一大细分类。
少儿出版市场经历了数十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期,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插画作者、童书策划人和畅通的发行渠道。近年来精细化出版和原创内容比例提高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提高了童书出版的门槛要求。科普读物的平均制作门槛和知识水平整体高于童话书,这也就提高了童书出版的整体水准。
在市场向好的同时,科普出版领域也存在发展难题。当前,与科普读物相匹配的科普新媒体尚未普及。以科普中国、科学辟谣为代表的以专业科技出版机构为主导的科普新媒体数量不多,影响力还不够。凯叔讲故事、KaDa故事等新兴的、专门针对少儿打造的有声平台、动漫平台有一定的科普产品,但与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的数量相比还较少。出版社打造的少儿有声阅读平台缺少有影响的案例,其中科普内容也较少。整体来说,针对少儿科普的新媒体,目前还缺少成人科普般有影响力的平台。未来出版机构转型成为内容服务机构是大势所趋,少儿科普出版物的新媒体推广有待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鲁娜《科普图书走俏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