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你好,这里是民情调查中心……请问,你们村有‘保洁员’吗?”

“什么?你说‘保健员’,有,很好,有什么头疼脑热一叫就来。”

这是近日某地就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进行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时,调查人员同被调查群众的一段对话。问者多数是从各部门单位抽调的普通话较好的青年干部,“回答”者多数为农村上了岁数的“大爷”“大妈”。

诸如“答非所问”“啼笑皆非”的电话调查可以说不一而足。这并不是群众故意而为,而是“问”“答”的“洋”“土”不能很好契合而导致的结果。

据了解,进行社情民意调查的人员大都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用的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需要问的内容也都条目式地固定下来,问者只管“照本宣科”,原原本本地问,殊不知面对的是用惯“土话”“方言”的农村老百姓,许多“名词”“代词”对他们来说有时就像“听天书”,不是听不懂,就是听错了,或是理解有偏差。如上面的“保洁员”被理解成“保健员”,保洁员对多数农村百姓而言是个比较“陌生”的词语,起码是不常用的。而“保健员”在农村较为人所熟悉。如果了解农村生活,调查员在群众“听不明白”时,可以将“保洁员”直接“翻译”成“打扫卫生的”,他们很快就能理解了。举一反三,其他的问话(题)如果用地方语言、大众化语言来询问,则会起到更好的调查效果。

(选自“人民网”2016年11月8日,有删改)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