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抗战教育是民族的教育,是全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教育。这一教育过程,也是塑造民族灵魂的过程。所有的学校都是抗日基地,都是抗日的种子,都是民族觉醒的发动机。学校的这种功能发挥得益于教育者的自觉。梅贻琦劝勉西南联大师生:“一个民族,他生存的最根本价值是什么?我们都是教书的,我们的责任,是要去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基础教育增加了抗战内容,在小学国语课中增加抗战故事、战争消息,音乐课教学生唱爱国歌曲。
——摘编自《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路,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定下了重要基调。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启动实施。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关于党的教育方针的整体阐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把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
——摘编自教育部《新中国70年教育事业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