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练习。

温情的小火炉

殷雪林

a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记忆里豫南的冬天很是寒冷, 大雪迎门、河湖结着厚厚的冰、房檐下悬吊着一两尺长的冰条, 是常见的事。那时家家生活清贫, 没有暖气, 也不烧炕, 更没有空调和其他电器驱寒, 整个冬天室内和室外几乎一样冰冷, 每到天寒地冻让人难耐的日子, 为了抵御严寒, 人们就会想些办法生火取暖。

b 那时受条件限制, 生活稍好的家庭会购置一个生铁炭盆搁在木架上, 烧木炭来烤火取暖, 木炭没有烟, 火又旺, 关紧门窗, 即使门外大雪飘飘, 室内也会被红红的炭火烘烤得温暖如春。一般的家庭会买一个铁皮小炉, 烧蜂窝煤来取暖, 铁皮小炉美观大方, 虽没炭火提高室内温度快, 不过经济适用, 也会取得很好的驱寒效果。我家生活困难, 连铁皮小炉也买不起, 只能凑合用父亲自制的漆桶小炉取暖, 虽然看上去寒酸简陋, 但也会让贫寒的家庭一冬里暖暖和和, 充满温情和欢乐。

c 漆桶很好找, 家具厂里有很多, 选择一个比水桶小, 高度在三四十厘米、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就可以了。因为里外残留有油漆痕迹, 铁皮上还花花搭搭, 没多大用处, 做简易煤炉很适合。要想制成蜂窝煤炉, 还得买两样东西, 一是炉胆, 二是顶上的盖盘, 土产商店都有卖, 也很便宜。父亲在严寒还没到来前就开始了煤炉的制作。[甲] 先在靠近桶底处开一个小孩儿巴掌大的口子作炉眼, 再在炉眼上方横穿五六根细钢筋条, 作为箅子; 炉胆坐在箅子上安放在桶中央, 然后再和一小摊黄泥, 将炉胆和桶的空隙处用泥巴填满, 直没到炉顶, 斜抹平, 放上合适的炉盖盘, 一个活动的“取暖器”就算大功告成。[乙]因为接下来寒冷的冬季里, 我们就可以烤火取暖了。

d[丙]蜂窝煤早在秋天时父亲母亲就打好晾干码放在厨房里, 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漆桶小炉的召唤。

e[丁]下雪了, 天地间顷刻银装素裹, 小孩子在家里是待不住的, 纷纷跑出来堆雪人、打雪仗。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玩雪, 当玩得小手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 连指头也难以伸直时, 就赶紧跑回家取暖。那时母亲每次都会燃着漆桶小火炉, 赶快拉我到炉边, 还握着我的小手放在火上烤, 并帮我不停地使劲搓, 不多时, 我的手掌热乎乎, 指头也灵活如初。

f 记得我已经上小学了, 冰天雪地的清晨, 母亲依然准时叫我起床。因为怕冷, 常常母亲喊好几遍, 我还贪恋温暖舒适的被窝, 迟迟不愿起来, 母亲就走到床边, 将我的棉袄棉裤拿过去放在漆桶小火炉上烤, 直到烤温热了, 才递给我, 我马上愉快地穿起来, 那温暖舒适的记忆至今在我心间暖融融的。

g 冬季饭菜容易凉, 母亲经常会将小火炉提前燃着, 把饭菜放在上面, 等我们一放学, 热热乎乎的饭菜就等着我们。在烟火味的饭菜香里, 像吃火锅一样, 一家人围着漆桶小火炉, 虽然都是平平常常的饭蔬, 但只要人人能吃饱, 也就津津有味了, 欢声笑语就会漾满简陋的小屋。

h 寒冷的冬夜, 我们最爱坐在漆桶火炉边听父亲讲故事, 父亲并没有多少学问, 他只上过两年私塾, 可是他的肚里却装有许多民间传说, 我记得他最爱讲岳飞和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母亲忙完了家务, 坐在一旁纳着鞋底或者缝补着衣衫, 我们也写完了作业,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火炉烤火。父亲在火炉里烧着纸条点燃香烟, 过了两口烟瘾后, 就开始讲起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 精彩的讲述, 英雄们的爱国思想, 在我的心里深深烙下印记。

i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 父母早已去世, 漆桶小火炉也早已消失在岁月的烟尘里, 可是一到冬季, 每当坐在取暖器前, 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儿时一家人围在漆桶小火炉边烤火取暖的温馨画面, 就会回忆起关于漆桶小火炉的许多温情故事, 并深深怀念起在那清贫的年代里, 父母用他们柔弱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 并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儿女们无尽的爱的温暖时光。

(有删改)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