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1985 年,比尔·德维尔和乔治·塞欣斯总结了深层生态学的八大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地球上的人类和非人 类生物的福祉和繁荣有其自身价值,这些价值独立于非人类世界对于人类目的性的功用 ”,这就是深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内在价值 ”。而在深层生态学和相关的动物保护主义运动兴起之前,西方社会长期奉行的是“工具价值论 ”,认为动物只因其农业、渔业、娱乐业等对人类有用的工具性而有价值,常见的论据包括:唯有人类拥有灵 魂,动物不具备灵魂;唯有人类拥有理性,动物不具备理性;唯有人类拥有高级意识,动物不具备高级意识;等等。

深层生态学提倡的“ 内在价值 ”与道家思想中的“天之道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庄子·马蹄》用生动的笔触 对比了“天之道 ”与“人之道 ”;《庄子·秋水》提供了一个更简短的版本: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 鼻,是谓人。 ”庄子认为, “天之道 ”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万物的本性,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对待万物,庄子用来举 例的马的“真性 ”就是自然地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而非为人所束缚和利用。与之相反, “人之道 ”就是违背自然, 违背万物的本性,用人类的“机心 ”发明各种技术,剥削利用动物,最终必然导致“死者过半 ”的动物生存状况。 “落马首,穿牛鼻 ”的“人之道 ”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动物“工具价值论 ”,而顺应动物“真性 ”的“天之道 ”则 认识到了动物自身不依赖于人类而独立存在的“ 内在价值 ”。这两种价值论造成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庄子的眼中,伯乐代表人类的智能,也是动物和自然的灾星。包括深层生态主义者在内的现代环保主义者有着类似的观点,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人口暴涨,消费欲也暴涨,随之便是人类逐渐侵占动物的栖息地,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对技术的滥用造成了各种生态灾难和无数物种的灭绝。时至今日,地球上已经找不到一片未被人类影响的土地,已 经找不到一个不被人类威胁的物种,甚至人类这个物种自身都受到了“人之道 ”的威胁,许多生态灾难正在反噬人类,威胁人类的生存。

由上文的对比可知,道家思想和深层生态学都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工具价值论 ”,主张非人类生物甚至是非 生物的自然界都具有“ 内在价值 ”,但是如果细论这种“ 内在价值 ”的成因,深层生态学却有明显的不足,在这一 议题上,道家思想可以为深层生态学提供哲学依据。在德维尔和塞欣斯总结并得到奈斯认可的深层生态学八大基本 原则中, “ 内在价值 ”是作为立论基础存在的,他们并没有更进一步说明“ 内在价值 ”本身来自何处。但是道家思想从本体论上解决了这一理论问题,道家的“天之道 ”版的“ 内在价值论 ”是建立在“道 ”这一道家核心概念上的。 “道 ”既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实体,在此意义上,道与万物是有所区分的;又是事物的根本属性,融汇在万物之中。

(摘编自华媛媛、李家銮《契合与差异:道家思想与深层生态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西方哲学重逻辑,东方哲学重直觉与体验。西方哲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建立一种既普遍又必然的纯粹原理,是在 概念的逻辑推论中构造起来的体系。中国哲学则强调在“道 ”的旗帜下追求至上的人生境界。这种追求不可能是纯

粹的逻辑构造,而是需要一种审美的情趣。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是如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亦是如此。

道家对自然的理解既非西方思维方式中严格的推理,亦非来自功利主义的现实诉求,相反,它以一种超功利的 审美体验方式来认识和把握自然万物,将自然界看作是审美愉悦的最终来源,通过“道法自然 ”的审美观照来实现 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至上的精神境界。道家的思想家们常常用诗化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来表达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独特思想。道家经典《老子》被人们看成是最早的哲理诗,庄子也被视为“最真实的诗人 ”。道家以“道 ”为本体,坚持以审美的方式来理解“道 ”。在道家看来,由于道的本性就是自然,自然之道便是自然无为的 本性,因此, “ 自然 ”与“天 ”“无为 ”“道 ”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构成了道家思想体系的基础。

在道家眼中,天地万物不仅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有机系统。这样一种系统 可以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进行高度概括。这暗示着人类同其他万物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人类不是世界的中心,也无权利凌驾于万物之上。相反,人类应该遵天道以促进自然万物的生命潜能,使自然万物的价值、平等与和谐能够充分展现。

(摘编自雷毅《整合与超越:道家深层生态学的现代解读》)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