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写一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拒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也拒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坚持不与和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除苏联外)建立外交关系。这种政策大大限制了它的外交舞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69年勃兰特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推行“新东方政策”。勃兰特与苏联和波兰签订了条约,保证互不侵犯,承认欧洲各国现有的边界。通过外交努力,促使英、美、法、苏签署西柏林协定,解决了东西方在柏林问题上的对峙。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及民主德国的关系发展迅速,并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余地迅速扩大,两德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注入了新的生机。

【说一说】

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问了美国。苏联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希望同美国达成以互利为基础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协议。苏联一直想驱散“一个噩梦——美国和中国建立针对苏联的轴心的可能性”。美国总统尼克松受到窃听事件的严重困扰,加之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美元危机的震荡,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下降,希望此次访问能够产生有利于尼克松的影响。访美期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多次会谈,并签署了“厚厚一套文件”:《苏美联合公报》《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苏美农业协定》《苏美关于世界海洋研究协定》《苏美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总协定》等。美苏双方极力渲染会晤的“友好”气氛,宣扬取得的所谓“成果”。然而,世界舆论却颇感担心。有报刊指出,这些协定“绝不意味着双方基本斗争的结束。两个大国的接近没有使斗争停止,而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十卷

请回答: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