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对文艺工作提出的总原则、总方针,它关系着文艺创作为了谁、要写谁、如何写以及文艺作品最终由谁来鉴赏、谁来评判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命题。早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提出,当时延安文艺“问题的中心”基本上就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的问题,提出文艺不是“为着剥削者压迫者的文艺”而是“为人民的”。可以说,“为人民”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永恒主题,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宗旨所在,习近平在其有关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新时代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的新要求》2021年4月)

材料二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京津冀三地共同举办,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一次崭新尝试。活动于9月1日在北京开幕,9月15日在雄安新区闭幕。开幕式在北京举办,是中国艺术节自1987年首届、1989年第二届以后,33年来再度回归北京。闭幕式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取意站在未来之城展望下一个百年的宏伟蓝图。在多方努力下,本届艺术节取得了成功、得到了认可。

(《艺术为民,文化共享》,中国美术报2022年9月20日)

材料三

本届中国艺术节坚持艺术为民,致力文化共享,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云剧场”,举办“云展览”,构建集成化展示、分众化传播的演播直播平台矩阵,各平台开通了互动区域,大众通过手机即可参与评奖全过程,实时了解相关动态信息,观看参赛作品精彩视频,各平台设置群众评价,反馈通道和互动环节,实现请群众看、让群众评的愿望。

从“台上”转场“云上”,演出的舞台从剧场变成方寸屏幕,观众可看可评,与演员的互动随意而亲密。据统计,群星奖相关话题的网民评论关注度持续走高。其中,对参赛作品和演员的表演形式与效果的认可评论占比21.73%。“很棒的舞蹈,情、律、图三元素完美演绎,赞!”“编排的很好很大气!”网友留言体现出观众审美的提升。对群星奖的群众性的认可评论占比达17.85%。“一起走进中国艺术节、享受群众文艺成果。”“让我们领略中国文艺风采吧。”上述网友留言具有代表性。此外,对决赛作品中地方和民族元素的认同感评论占比34.94%。“家乡话,真亲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太震撼了。”这些留言透露着浓浓的乡情。不难看出,大众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中感受到了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昂扬活力与灿烂多姿。数字科技的革新,正在为传统演出拓展线上新赛道“保驾护航”,观众的视听角度甚至可以从台下走到台上,极大地拓展了舞台艺术的观众基础。

(《2.63亿!看“云端”如何助力艺术节》《河北日报》2022年9月15日)

材料四

图: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徽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