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英国从19世纪开始兴起“阅读革命”,越来越多的女性、儿童及工人阶级进行阅读,阅读日益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报纸、期刊及廉价书丰富了大众的阅读;咖啡馆、私人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都为民众提供了阅读的机会。而人们的阅读方式从对少量书籍的深入朗读向普遍浏览大量世俗文学转变。
一一摘编自《19世纪英国大众阅读的兴起》
材料二:中国近代“阅读革命”的发展历程
时间 | 主体 | 主张 |
1897年 | 梁启超 | 批判旧学囿于科举、偏于“记诵”等弊端,继而引出先“悟性”后“记性”的大段议论。梁启超提出“悟性”先于“记性”之说,以传教士的中文教育论说为其直接源头。他还可能还受到了斯宾塞教育论的启悟,斯氏主张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来划分知识等级,提倡“有用”的科学教育,反对“无用”的古典语文学教育。 |
1901年 | 张之洞 | 规定“十二岁以上入小学校,习普通学,兼习五经”,亦强调“先讲解,后记诵”之法。 |
1904年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首创为教科书配套分科“教授法”的模式,此类配套教科书的分科教授法,同样是以“讲授”为中心。 |
——整理自《从“记诵”到“讲授”?——清末文教转型中的“读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