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在名录中,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这一消息不禁让人a( )。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白鲟,曾经分布于中国各大河流中,《礼记》《周礼》等记载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的场景中,便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的描述,其中的“鲔”,指的便是白鲟。白鲟的吻端和头部,长有一簇簇密密麻麻的、呈梅花状的皮肤感受器官——陷器和罗伦氏器。前者负责机械感受,如水流、水压等的变化; ① , 如水中微弱的低电压等,如此一来白鲟就像带着一个长长的扫描仪, ② , 在昏暗湍急的长江水流中自由穿梭。
然而大型水坝的建立却给了白鲟这类洄游鱼类灾难性的打击,一方面是挡住了它们的洄游产卵路线,另一方面水文条件的改变也影响了他们的产卵数量。再加上 ③ 、沿岸采砂作业、排污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1985年后白鲟的数量断崖式下降,就连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繁殖量都下降了90%。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深刻教训。为防止其它长江水生生物b( ),走上灭绝之路,有鱼类学家建议:改当前的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