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道上行
潘向黎
①在鲁迅先生诞辰 1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参加了“鲁奖作家鲁迅故乡行”活动。三十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齐聚千年古城绍兴,真可称为一大盛事。《小说选刊》主编徐坤本人也是鲁奖得主,她以双重身份当即在朋友圈引《兰亭集序》句子赞叹:【甲】“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②《兰亭集序》,这颗书法史、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夺目明珠,就出自绍兴。兰亭雅集,地点是“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即后来的绍兴,而兰亭,就在绍兴西南兰诸山下。
③王羲之的儿子、书法成就与他并称“二王“的王献之也喜欢绍兴的山水,他说过两句评价:“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从此,“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成了一个典故。山阴,和会稽一样,说的都是——绍兴。
④王献之说的是自然景观。我这回山阴道上行,觉得这里的人文风景更令人应接不暇。
⑤比如贺知章,这位唐诗人中最长寿的人, 86岁告老还乡,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你可知他回的是哪里?他回的便是他朝思暮想的故乡——绍兴啊。他在外为官宫多年,“未改”的何止是乡音,还有一片乡思和乡心。《回乡偶书》其二不如其一有名,写得也极好:“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镜湖,就是鉴湖,绍兴的一道明眸似的风景。至今鉴湖水清波依旧,见证着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厚眷恋和绍兴的人杰地灵。
⑥在绍兴,还会想起明代的名士徐谓,他写过一首诗《兰亭次韵》,诗的小引“相传萧翼窃《兰亭记》,掀阅,百花一时尽开”说的是:李世民渴慕《兰亭》(即王羲之《兰亭集序》手书),派萧翼假扮书生,从和尚辩才手中骗到王羲之真迹,萧翼途中忍不住打开《兰亭》看了一眼,就那么一下子,居然身边的百花都开放了。贫病潦倒的徐渭所神往和感叹的,不但是神妙的艺术珍品,更是真正的艺术所得到的尊重。
⑦张岱,堪称明末的一位妙人。他善于发现绍兴的文化艺术和美食,在书中随手记录,如数家珍:绍兴琴派、绍兴灯景、戏曲、日铸茶、破塘笋、谢橘、独山菱、河蟹、三里屯蛏、白蛤、江鱼、谢鱼、里河鰦……
⑧他也是茶人,在绍兴至少找到了两处名泉,一处是禊泉,一处是阳和泉。张岱在城内斑竹庵喝了那里的井水,觉得特别好,“异之”,去探看那口井,在井口发现刻有“禊泉”二字,非常像王羲之的笔迹,“益异之”。如此说来,这个“禊泉”,不仅是好泉,而且极可能在一千三百年前就被王羲之发现了。禊泉的特点是“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禊泉的水质,张岱的笔法,都那么空灵。
⑨绍兴,我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但其中的一次,我记得很清楚, 2007年10月,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绍兴举行颁奖典礼。记得在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环节是把全体获奖者的书送给闰土的后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少年鲁迅和少年闰土并肩出现了。鲁迅笔下的记忆,鲁迅心中的记忆,鲁迅记忆中闰土的记忆,我对《故乡》的记忆,我被鲁迅作品感动的记忆,我自己对故乡、对童年的记忆,【乙】 许多记忆,像风中的一串风铃,轻轻撞击,发出一片细碎而好听的声音。
⑩记得那次颁奖典礼之后,在百草园接受电视台采访。面对“用一句话说说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的要求,我说:“鲁迅先生,他是水中的盐,骨中的钙,云中的光。”【丙】 因为有了水中的盐,绍兴的山水名胜添了人文的味道和回味;因为有了骨中的钙,绍兴的文化品格更具力度和强韧;因为有了云中的光,绍兴的城市形象真正流光溢彩起来。
⑪因为鲁迅,绍兴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世界闻名;因为鲁迅,我们在绍兴就自然而然地谈起《朝花夕拾》《野草》和《呐喊》……因为鲁迅,绍兴被重新命名了。这是一个作家对故乡最好的回报。
⑫在绍兴,我分明感到我们是在“山阴道上行”。【丁】 那轮金黄色的圆月始终挂在天上,洒下一片清辉,那清辉是那样透彻,就像一种始终不变、无处不在的精神、又像一个表面冷峻的人内心的深情。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