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

学术出版对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有着特殊意义,它的发展壮大需要以下四种力量的汇聚爆发。

第一,文化自信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主体性和原创性意味着要“以我为主”。而作为出版主体的这个“我”要立起来,就必须真正搞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性的理论命题,这也是一个出版人建构文化自信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挖掘学术出版的资源、辨析学术出版选题的价值、甄别相关学者的立场和水准等具体的学术出版工作才有了立足点和抓手,出版人的内心也才更有底气。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出版人才真正有能力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和理论资源等转化为出版资源。

第二,专业服务的力量。对话语体系建构起支撑作用的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学者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创造的思想成为建构国家和民族人文社科话语的基本“建筑材料”。基于此,学术出版任务的起点就是服务好学者在知识生产、观点创意、理论创新和思想创造方面的具体工作。在这方面,出版社要有意识地培养具有良好学术素养和学界敏感度的编辑,让他们有能力侧身学术界,甚至成为相关学术共同体中的一份子。此外,学术编辑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确保他们有能力帮助学者设计合适的出版项目,并且在出版的全流程中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出版品质的力量。从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结构来看,学术出版应该成为知识精英文化和图书出版文化的结合部,体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特质。这需要出版社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高质量选题的甄选与把握;二是学术出版物最终呈现风格的严肃性、典雅性以及总体设计形态的品质性,比如,在装帧设计、纸张选择、编校品质把控等方面都应当做到优中取优;三是图书发行渠道战略的高位性,高品质的学术出版除了应抢占主流的发行渠道以外,还应当打通政治、学校等主导文化领域的沟通路径,最大可能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四是口碑导向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学术出版在整个流程中必须拥有良好“议题引导”的能力,一方面要向更广泛的读者传递有效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反向话语”乃至“敌对话语”的干扰和侵袭。此外,出版物的物理形态、发行渠道等学术书籍内容以外的要素也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第四,融合传播的力量。除了在学界等专业领域建构共识以外,还应当在更大的社会文化范围内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这对学术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沉下来”,学术出版应担负起相关的“学术普及”工作。在这方面,“融合出版”将发挥独特的作用。比如,寻找时机完成学术著作通俗版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做好电子出版工作、邀约作者以电视访谈、中视频、短视频等方式完成针对普通读者的“导读”工作,等等。二是“走出去”,要依托“中华学术外译”等项目,同时发挥学者所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国际化资源,将优秀的学术出版物推向海外。更重要的是,学术出版要依托不同语种的翻译出版工作,在国外主流书评杂志、高端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引导性声音,在域外建构中华学术话语的力量。

(摘编自祁林《学术出版的力量》)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