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② , 爵之大夫,起累绁②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邱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卑师击平子,平子与盂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李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太史公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于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编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料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五羖:代指百里奚。③累绁:用绳索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