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
(选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处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闻生活周刊》)
【材料四】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中殷切嘱托:“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郭元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鼓励青年勇于创新创造。培养一批具有原创能力的青年人才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