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圆明园为康熙赐名,雍正说这一名字意旨深远,“圆”指个人修养圆满无缺,君子立身行事,遵循中庸之道,“明”指光明磊落,睿智明达。后来乾隆又赋予“圆明”二字以先忧后乐的政治寓意。

在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中,不少是执政者政治理念与理想的映射,如“正大光明”等。正大光明建筑群位于圆明园南部。正大光明一语出自理学家朱熹:“古之圣君贤相所以诚意交孚,两尽其道,而有以共成正大光明之业也。”就是说圣君贤相竭诚以待,各尽其责,才能成就光辉的盛世。国家的各种重要大典,如贺寿庆典,乡试复试等一般都在正大光明殿内进行,因此有“御园正衙”之称。除此之外,圆明园二宫门命名为出入贤良门,寓意实现盛世,就要“亲贤臣,远小人”。圆明园西北的“汇芳书院”取汇集群芳之意,这里的“芳”是指有贤德,贤才的人,标榜好贤,尊贤,希望能够得到贤才的辅佐。

孝治在封建王朝时代维护着家庭宗族的稳定。孝悌礼制思想在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中也多有体现,如“鸿慈永祜”等。鸿慈永祜是皇家祖祠,又称安佑宫,是乾隆间来奉祀康熙、雍正的地方。

修身养性是儒家对君子的基本要求,治国、平天下,首先就要修身。圆明园内景观建筑的命名,不少是儒家修身思想的反映。在众多景观建筑中,“茹古涵今”“四宜书屋”等均是读书之处。“茹古涵今”表示皇帝在此汲取古人精华,接受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四宜书屋”,乾隆解释为“春夏秋冬无不宜,所宣乐总读书时”,一年四季皆宜读书。此外,还有一些景观的题名也体现出乾隆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如“涵虚朗鉴”“澡身浴德”等。

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鲜明特征,在圆明园内也有不少体现,如“北远山村”“杏花春馆”等景观命名。北远山村,竹篱茅舍,巷陌交通,如同王维田园诗歌景象。杏花春馆,矮屋疏篱,环植文杏,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境有相似之处。

圆明园建筑还体现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含。它会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不同文化中的仙佛境界。在营建过程中,它会借鉴很多江南园林的营建手法,甚至连名称也照搬进来,典型的如“曲院风荷”,此名原为西湖胜景。

古人认为:“善园者以名,善名者以意。”这些命名,是造景者摄取万象,塑造典型,借物写心的过程;是赏景者借物抒情,精神升华,自我重塑的过程。它们是园林文化内涵的高度凝练,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是圆明园这一不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让圆明园成了当今的“天生网红”,衍生出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圆明园四十景”“圆明园十二生宵”等,这也是对圆明园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材料二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说法,出自法国传教士王致诚写给巴黎友人达索的信,他在信中说:“这是一座真正的人间天堂。园中的建筑造型,其美无与伦比……建筑与山石、花木之间巧妙结合……景色之多不能一目看尽……一切都趣味高雅,可以长时间地游赏。”他的《中国第一园林特写》一书影响比较大,致使欧洲上层许多达官贵人对圆明园非常青睐,要求建筑师给他们设计类似圆明园的房子,模仿中国园林,所以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在乾隆年间开始走向世界。

当时英国皇室建筑师钱伯斯也非常推崇中国园林艺术。他在《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中说:“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杰出的,他们在那上面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又在《东方造园艺术泛论》一书中写道:“没有任何国家在园林结构的壮丽和数量曾经与中国相当。王致诚神父告诉我们圆明园有四百座楼阁,它本身就是一座城市。”

在当时英法等欧洲国家争相仿造中国园林的过程中,有的似是而非,有的模仿得有点像。因为中国皇家园林里有许多农业景观,所以在凡尔赛宫里出现了小特里阿农这样的农业景观。仿造最好的还是钱伯斯在英国伦敦郊外建的邱园塔。他仿的是广州六榕寺的六榕塔,因为钱伯斯到过广州,通过六榕寺六榕塔的老照片,可以发现它和邱园塔造型非常相似。

当时欧洲贵族将丝绸之路传过去的中国瓷器或者丝绸上出现的建筑物都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在自己园子里仿造,实际这些根据并不充分,那些图案上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圆明园。不过也有一个传教士曾经把《圆明园四十景》图带回了欧洲,他带的不是绢本画,而是木刻版。法国的勒胡士出版了《新潮园林详解》,第四卷中他以圆明园为题介绍中国园林。

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对欧洲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美国观念史学家洛夫乔伊说:“中国园林是欧洲浪漫主义的起源之一,它推动和促成了浪漫主义的转向。”

圆明园还被誉为“中国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正因如此,部分人提出要在今天重建圆明园,恢复其当年的富丽与繁华。中国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它们既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圆明园遗址则与众不同,它承载了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历史记忆,对世人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其历史意义已远超园林作为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如此一来,圆明园已无重建必要。首先,圆明园并不可能完全被复原,那些散落世界各地的珍宝还有许多不知去向;其次,就算恢复了当时的样貌,也只能称得上是仿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逝去的历史是永远不可复制的。

其实,若想看到圆明园盛景有很多呈现方式。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在网络上“重建”圆明园,采用数字化等虚拟方式再现圆明园昔日盛景,并结合考古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考古活动,宣传、普及圆明园遗址核心价值内涵。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正确认识历史废墟的价值。

材料三:

面对当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去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 259 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园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中国纪录片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