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 一 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数额(单位:百万两)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
材料二 甲 午战后, 清廷开支急剧上涨, 入不敷出状态愈演愈烈。 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改革,力求财政的“近代化”。考察东西洋各国的大臣回国后提出效仿东西各国, 设财政部、 会计检察院等, 慈禧等最终弃“财政部”不用, 改户部为自古已有的“度支”,对会计检察院等更是置之不理。1908年, 清廷决议“采行新的预决算制度,欲整齐天下之财政”, 具体的过程中,各省与度支部的主张并不相同,特别是涉及到各省岁入、岁出的安排,在各省造册上报的省预算中,体现出保护地方利益、推诿抵制的倾向。清政府为推行“新政”、摊派赔款等,默许地方就地筹款, 国家传统税收外的各种捐税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 一时间民心涣散, 民变四起。
——摘编自王燕《晚清财政变革与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