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试题详情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天子躬行勤政,可使“四夷 ”归服,而周边 部族及诸国遣使朝贡,可体现王朝强盛的气象。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推行“怀柔远人 ”政策,周边诸 国“ 思汉威德,咸乐内属 ”。唐代,大食、 日本等向唐朝多次派遣使节,学习唐朝的制度与文化;玄奘前往 天竺求取佛经,传播佛教文化,堪称中外和平文化交流的典范。明初,中央政府列出了周边十五国为不征之 国。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更是宣示和平的远洋航行,郑和被奉为和平使者。中央王朝将“厚往薄来 ”理念 推广至与周边部族、诸国的交往中,并长期作为维持朝贡体系的基础。在朝贡体系下,中央王朝与朝贡国建

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各朝贡国自由决定是否与中国往来。

——摘编自刘祥学《远迩相安 共享太平——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宗旨》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许多保守的封建士大夫囿于“夷夏之大防 ”的传 统观念 , 将西方列强以“夷狄 ”视之。郭嵩焘认为中国不仅在船炮机械等器物层面上落后于西方,而且在 制度层面上也比西方落后,要与西方国家进行平等的交往。面对“眈眈环视之洋人 ”,他反对“不问国势之 强弱,不察事理之是非,惟瞋目疾呼,责武士之一战, 以图快愚人之心 ”;而要通过商战、和平谈判、外交 斡旋等方式,“以条约为凭 ”、“谨守和约 ”,与西方列强据理力争。1876 年,郭嵩焘成为近代中国的首任驻

外使节。

——摘编自易永卿《论郭嵩焘的和平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战略和政策,有着怎样的外交行为模式,关键看该国奉行什么样的 外交理念。纵观当代中国外交史,“和平 ”是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它既源自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 也扎根于新中国近七十年的伟大外交实践。当代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

展,这也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指导着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摘编自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