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目前,我国已拥有34项联合国非遗名录和1530项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在发展中,非遗文化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传承方式、面临的困境等,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联合北京民生智库等开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调研”。

(摘编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材料二:

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基因,深深融入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也是我们情感交融、彼此认同的源泉。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民族传统节日以及重要庆典活动,形成了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非遗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边远山区,在民族村寨,很多地方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织群众,通过制作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致富。非遗的展览展示,成为旅游的新亮点和重要内容。这些活动传播了非遗文化,增加了居民收入,更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

非遗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全人类意义,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独特贡献。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正如联合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所指出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特性,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

(摘编自《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三:

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遗保护名录的梁平癞子锣鼓,是一种音乐风格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巴渝民间器乐。秉承家传的贺志灿,是梁平癞子锣鼓的代表性传承人,但他认为传统的癞子锣鼓曲目太严肃、打法太呆板,跟现在的生活和审美越来越脱节。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贺志灿根据不同的节令和场景创作了多首寓意吉祥、喜庆欢乐的曲目,又增加了表演和表情的戏份,让整个演奏更具观赏性,视听效果更好。

“区委区政府近年来不断强化传承人培育培养和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对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传承。”据梁平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陶斯平介绍,全区先后建立了10个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3个传承实验基地,还与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举办了非遗传承人研习班,进一步加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如今都有像贺志灿一样能进院坝田坎、能登大雅之堂的代表性传承人。

梁平区礼让镇一些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成立非遗传承队,邀请贺志灿等非遗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将非遗传承融入素质教育。礼让初中通过“礼让草把龙”传承基地建设,让师生们在体验非遗魅力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2020年和2021年,学校先后成功入选重庆市综合实践活动领雁工程领雁学校和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摘编自《重庆梁平:乡土技艺焕新彩》)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