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怀念蛙鼓

①乡下的四五月间,一切都像从油塘子里提出来一样,光亮亮的,鲜艳艳的。村东头的禾苗已长得碧油油的了,黄瓜蔓、南瓜蔓拼命往上蹿;芥菜、兰草,田字草也赶趟儿似的,聚满了田野;青蛙这时的嗓门也像上了油的齿轮,声音又脆又亮。一到夜里,音乐会更隆重了。先是一只青蛙领唱,“呱——呱——呱”,清脆有力。然后是大合唱,“呱呱呱,呱呱呱……”霎时,万流齐发,如万马奔腾,如浪涛汹涌,气象恢宏。这场大合唱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接下来又是二重唱,童声独唱……

②它们各自把最美的音色献给你,一声比一声响亮,一声比一声抒情。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有长短不同的曲调,有弦音,有乐音,有强音,有弱音,时而齐唱时而合唱,不需要指挥更无需歌谱。它们分明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流水,在这长夜里,让你忘记了忧虑,在这美妙的天籁之声里徜徉……它们仿佛是在歌颂这美好的家园,在庆祝即将来临的生命盛季。

③村头的晒谷坪里,乡亲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聊着家常。听到这热闹非凡的蛙鼓,大家心底便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个好年成仿佛就在眼前了。

④我们小孩子就从人群中溜出来,有的一手提一个瓶子,一手拿一把扇子,跑到田边去捉萤火虫;有的提一根钓竿在田边钓青蛙。父母说不要往深草里走,小心蛇。因此,大家都不敢走远,只在近地方耐心地呼唤:“呱——呱——呱。”就是钓不到,大家也毫不在意,毕竟“醉翁之意不在蛙”。夜深了,大合唱也渐渐地低下来,换成了很抒情的女生清唱,“呱——呱——呱”,像催眠曲一样在空旷的田野飘荡,越发衬出夜的宁静。孩子们也倦了,躺在晒谷坪的草席上,伴着蛙声入眠。

⑤这是我童年里最温馨的记忆。蛙声聒噪使我感到生命的奔腾和美好。试想:月白风清的晚上,万籁寂静是不是有一点单调和阴森?只有蛙声的合鸣才是乡村生活的原汁原味。

⑥如今,随着父母工作的变迁,我从乡村走到城镇。在都市里生活久了,“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便只是一个遥远的意象了,儿时那种恬静的田园生活,我已不敢奢望能亲临。“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蛙鸣夜半寻荷塘,误作星辰友人灯”……这些美好的景致在社会发展的车轮中已经被碾得粉碎,“蛙声一片”的美好童年也只能期待着在梦中出现了。

⑦今年的清明节,当我再一次回到家乡,再一次静立田头,等候蛙声的洗涤时,我失望了:苍白的月光下是一望无际的田畴。没有虫鸣,也没有了蛙鼓。只有偶尔几声低低的叹息:“呱——呱——呱。”不远处又来了一群扫荡者。那些穿梭不息捕蛙的灯火像残忍的鬼子的探照灯。萤火虫销声匿迹,只有死亡的火光威胁着一切,吞噬着一切。我不由颤栗起来……

⑧辛弃疾曾乐观地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当蛙声疏落时,稻花不香、丰年不再的噩运离我们还会远吗?

⑨今夜,我又听到了蛙鸣,如此的亲切,如此的温馨,它如初夏夜里拂动着的暖风,沿着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而,情绪中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忧虑。但愿人们在聆听美妙的蛙鸣时能有爱护之心。用心去感受,用耳去聆听,不要用手去欣赏,不要用嘴去品尝。让我们的城市也保有一丝自然的地方,为了那些虫、鸟、蛙,也为了我们自己。

⑩突然想起了齐白石的一幅国画,题曰《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里除一条溪水中的几只蝌蚪外,并不见一蛙。而你仿佛看到了在不远处,蛙们的悠闲与自在,仿佛能听到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鼓,嘹亮而宏阔……

⑪怀念蛙鼓。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