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Ⅰ

年年缅怀李冰,为的是传承先圣的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都江堰水利事业的发展。

自古迄今,在都江堰的保护、管理和发展上,不少人物都以李冰精神自励,为民造福。当今,我们战斗在都江堰水利事业上的同仁们,也个个争当现代的李冰,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新发展,为现代化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李冰精神是什么?我以为:

第一点,____。李冰为秦国灭蜀国后蜀郡的第二任太守。当时蜀郡函需发展经济,使社会稳定;亟需增加物资,支持中央政权的统一战争。治水,减少洪涝灾害、发展农业是当务之急;治水,疏浚各处河道,方便交通、便利运输是面临的要务。李冰领导众人“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冰又通笮,通汶井江,经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又导洛通山洛水……经什邡、郫、别江、会新都大渡”;又导绵水,凿平溷崖;开稻田,修二江七桥,穿盐井及跛池等,做了大量实事,政绩煌煌。

第二点,____。治水导河,必须分清“高卑之宜”,然后“趋自然之势”。考察至岷江上游的湔氏县天彭阙,这是知地理;“辟沫水之害”,也得知四季、气候引起的水量变化,何时为害,为害时洪水量的多少与洪涝现象的具体情况,这些是知天文。修都江堰考虑这些因素是尊重自然。依高卑之宜,趋自然之势,而“因地制宜”,这是顺应自然,之后李冰恰当地作了工程地址的选点和采取相适应的工程配套设施,达到了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目的。

第三点,____。李冰是太守,蜀郡第一高官,但为了各项工程,他身先士卒,亲身前往,考察山形水势决定工程选址,查看民情与施工环境,故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由于亲自测量考察,李冰方能定出三石人上“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的这两个水位标尺点。

第四点,____。李冰治水兴蜀,没有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李冰将大禹的“东别为淀”和鳖灵的“决玉山”都纳入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内,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李冰继承了前人业绩,但作了更新的更宏大的开拓。都江堰的功能不仅包括防水患,还包括运输、溉田、生利。李冰又对大渡河、洛水、绵远河等河道进行整治,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对蜀郡水利进行全面整治,李冰是历史上第一人,从此,川西水利的基本格局得以形成。李冰的治水,不仅富民兴蜀,而且又与秦朝统一大业紧密相关。兴蜀强国,开发西部,努力开拓创大业,这正是当今我们需要的抱负和精神。

由于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缔造出“蜀千里沃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春水绕蜀城,江村事事幽”的“天府”“陆海”的农业文明,物阜民丰,文化昌明。

都江堰引流的滑滑春水,滋润出川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都江堰文化。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都江堰文化,首先应是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化。同时,都江堰是水利工程,都江堰文化也是水文化。

都江堰文化现象,表现在二千多年来人们举办的与之相关的活动中。都江堰文化知识,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关的人们活动和经验的总结,主要集结在文化载体中庋藏。如《史记·河渠》《华阳国志·蜀志》《水经注·江水》《四川通志·堤堰》《灌县志·水利》一类的历代史书;如《灌江备考》《都江堰工利病书》一类的专书;如《蜀都赋》《都江堰赋》《都江堰记碑》一类的文人名士的咏叹和题记;如出土的东汉李冰、堰工的石像和明清卧铁一类的考古文物;如二王庙和伏龙观庙宇、塑像、碑刻一类的旅游景点。伏龙观和二王庙,可以说是介绍都江堰文化知识的大众课堂。

都江堰文化,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积极文化、健康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半个世纪以来,都江堰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属于科技方面的得到了提升,属于社会文化知识方面的获得了进一步研究和总结,研究者增多,成果丰硕。《都江堰志》出版发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果。

当前,正在编纂的《都江堰大词典》,将都江堰的文化知识加以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更准确地总结,并且汲取了近几十年来研究的新成果。此部词典,易检索,易阅读,更方便于读者。它的编辑与出版,不仅是都江堰文化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而且更有利于都江堰的宣传,使之更为广泛地走向世界。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工程不仅有独特的体系,其所产生的文化也自成特色,在讲究知识经济和企业文化的当今,建议设立“都江堰学”。其工程体系、社会效益、文化内涵与它的世界知名度是相匹配的。

都江堰学,可吸收省内外、国内外一切有关水利灌溉的研究成果,集思广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推进都江堰文化进一步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李冰精神,总结和研究都江堰文化,推进都江堰水利经济发展,缔造新世纪的都江堰文化。

(摘编自李映发《李冰精神与都江堰文化》)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