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学海无涯乐作舟,乐学是获得更好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喜欢”则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放弃,不能长久;“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学习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正如《论语·雍也》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所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即乐在其中。

乐学,是人生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学为乐就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回到母校,看到校门口挂着一条写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横幅,坚持把它拿下来,并将“苦”改成了“乐”,重新写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可见,杨振宁教授也认为要攀登知识的高峰,乐学是更好的途径。

乐学拓展人生的宽度。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人短暂的一生中,如何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转化成生命的厚度和高度?乐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真正热爱的东西,以学为乐,乐在其中,乐学致远,人生就有了宽度。

(作者:王鹏,选自《格言》2023年第8期《学海无涯乐作舟》,有删改)

【材料二】

沈燮(xiè)元是谁?南京图书馆古籍专家,他潜心治学,毕生精力都奉献于古籍保护事业。这是一份清冷的工作,他淡泊名利,默默无闻了大半辈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沈燮元担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主编,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全凭着手写脑记和专业积累,将十几万张零碎、难辨真伪的卡片信息梳理完成,整个编篡工作耗时18年……这位眼中有光的“少年感”老人退而不休,以馆为家,年近百岁时还在做“上班族”,风雨无阻,每天坐公交车到图书馆读书、研究七八个小时。这份精益求精的细致、求真务实的专注与日复一日的坚守,放在当下愈显珍贵,愈加令人敬仰。

择一事,终一生。“择一事”是心态与信仰,“终一生”是恒心与坚定。这样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一生笔耕不辍的“译痴”许渊冲,默守书斋,让西方人认识了李白、杜甫,认识了《诗经》《楚辞》,94岁才为人所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繁华旖旎的都市走向黄沙火漠,用爱和生命守护莫高窟五十多年,古稀之年才走进公众视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付出,让文化的传承有了载体,让文明的传播有了支点。

( 新华网2023年3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知识学习没有捷径。越是以功利的心态接触知识,越有可能是浅尝辄止、得不偿失。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努力,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需要经受一万小时的锤炼。无论这一标准合理与否,都至少表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训班的虚假宣传固然有错,但更应探究的是人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接二连三掉入坑里。“三天走上知识变现”“七天速成某领域”,此类培训班之所以能够赢得市场,不正是看准了社会中的浮躁风气和求职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吗?

( 红网2023年03月31日,有删改)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