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凡尔赛文学”来袭

最近,“凡尔赛文学”在网上火了,“凡尔赛文学”作品不断涌现,还上了热搜,微博、抖音、知乎、百度等平台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都有很高热度。一时间,形成了一种值得思考的网络文化现象。

【材料—】“凡尔赛”学霸版:“真羡慕你游戏玩得好,不像我,除了成绩好点,钢琴八级外,什么爱好也没有。”

“凡尔赛”生活版:“阿姨问我为什么能保持这么好的身材,天呐,172cm、45kg的我哪有什么好身材!”

【材料二】有人指出,“凡尔赛文学”概念受到了讲述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的启发。凡尔赛是法国的一个小镇,距巴黎十多公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在那里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使它成为奢华贵气的代名词。有人提出,“凡尔赛文学”是“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也有人把“凡尔赛文学”的内容概括为漫不经心地做作、故作困扰的炫耀、欲拒还迎的责怪。

(摘自《凡尔赛文学:调侃还是炫耀》,《光明日报》)

【材料三】

评论1:生活中有孩子用这种方式炫耀,多数还是被认为是不够成熟,内在修养不够,因为这种炫耀会对别人构成一定压力。疫情下,对于不少过得比较难的网友来说,看到“凡尔赛文学”,难免要进行宣泄。要警惕“凡尔赛文学”被玩坏。这种文体还是体现了一种虚荣心,一味活在自己“意淫”的精神世界里。如果任其发展,不做引导的话,可能会带坏年轻人的三观,误导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有影响力的网络人物,不要做不负责任的传播。 (摘《南方都市报》)

评论2:从某种程度上,我倾向于认为“凡尔赛文学”的内核是高级的,只要不是为了讽刺而讽刺,讽刺与幽默就是一把语言的利器,已逝的伟大作家,用这种笔法,暴露上层社会的虚荣与附庸风雅,揭露官场恃强凌弱的人间百态。讽刺也是一种发声方式,以唤醒社会中沉沦的芸芸众人,也包括你我。 (摘自《凡尔赛文学的内核与关于中产的反思》,澎湃文学)

评论3:作为炫耀的“凡尔赛文学”以“晒生活”之名行炫耀之实,流露出不健康的、缺乏自信的心态。刻意打造“高级生活”来填补空虚的内心,反映的是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可产生落差之后的“过度补偿”心理。这样的“凡尔赛文学”实质是网络环境里的表演行为,暴露出虚伪的人生态度和扭曲的价值观念。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所说,“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换一个角度,作为文体的“凡尔赛文学”,实际上也是一种修辞术。通过运用诸如正话反说等手法,造成强烈的场景效果,带给人超越语言之外的感受。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中,确实需要解压阀,这类“凡尔赛文学”像无害的“自黑”或“吐槽”,起到了情绪解乏和缓解焦虑的作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凡尔赛文学”值得鼓励。

评论4:时下的文化热点大多离不开网络传播环境。“凡尔赛文学”成为文化现象也与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分不开。当下,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让人们时刻沉浸在网络语境之下。网络不仅促使人表达心理状态,而且帮助人完成表达的修辞。同时,互联网强场景化、强互动性的特点,放大了情绪易于互相影响的特性,并使其传播更加便捷。“凡尔赛文学”具有语义浓缩、形式固定、场景生动等特征,又反映社会心理心态,十分符合网络传播的需要。

(摘自《凡尔赛文学:调侃还是炫耀》,《光明日报》,有删改)

网络流行词火得快,消散得也快,也许过不了几天,“凡尔赛文学”就会和许多曾爆红的“梗”一样,被网友创造的新“梗”代替。但是,“凡尔赛文学”的流行给我们的提示不应轻易忘却,即网民的心理状态需要更多关注和疏导,自我表达也需要更有效的引导。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