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树下

铁凝

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副市长。

老于老婆说,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老于说是。 老于女儿说,中学还是大学? 老于说,中学,同班。女儿说,都说中学同学比大学同学亲。老于老婆就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 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 女儿说,她不是你的中学同学么。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女儿有数学天赋,前不久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 清华。 老于支持女儿,可他拿什么支持呢,至少他应该让女儿住在有暖气的房子里吧,至少他不该让女儿冻得攥不住笔吧。①也许真应该去找项珠珠同学,项珠珠市长

找找她又有何妨? 谁让她是父母官呢,难道老于不是归她管辖的一个市民么。再说找她又不是为我老于,是为我的女儿啊,她是个人才,人才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民族属于国家的,让属于民族和国家的人有好一点的居住条件又有什么不对呢? 他想起前两天,深夜苦读书的女儿双脚踩在炭火盆的边沿上,炭火烤着了女儿的棉鞋。 要是有暖气, 女儿何至于要围着一只小小的炭盆取暖呢。②老于越想越觉得理直气壮

老于给项市长打了电话。 电话里的项珠珠是很热情的,稍事寒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 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 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 只是想见面聊聊。项珠珠就把家里电话、地址告诉了老于。

这晚, 老于骑五十分钟自行车赶到项市长家。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在他的没有暖气的家里,他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 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就足够了,项珠珠就身穿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为什么谈文学? 记得有一回,几个同学在一起议论文学名著,老于说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项珠珠连忙问道:谁? 老于故作漫不经心且快而流利地又说了一遍陀氏大名,项珠珠就对他说,你能不能念慢一点? 老于内心得意着,那一次的得意始终存在老于的记忆里。

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长短、得失。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

他提到了作家的想象力。 他说到新近读过的美国小说《热冰》,他称赞《热冰》的想象力,那是一个投湖死亡的少女被父亲藏进冰库永远凝固了青春的故事。老于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想起了今晚的使命。 这使他有点内疚,因为直至现在他也没能使谈话赶上正路。可难道项珠珠不该知道这个美国小说么,不该知道他老于涉猎文学范畴之广么,不该知道他生活角色的平淡和他内心世界的高贵丰富不成正比么?

他滔滔不绝着。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 他说的人物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 他越是想说出房子,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以为他是会步步逼近房子的,却不知为什么一直在朝相反的方向奔逃。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讲, ③老于差不多要声嘶力竭了

时间太晚了,有十一点了吧,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④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 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

出得门来,老于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什么热冰啊莫扎特啊陈寅恪啊,他们和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他本是带着一肚子请求从家里赶来的,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 他鼓动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回到家,已是夜半时分。房间还亮着灯,老婆和女儿还没睡,她们在等待他带回的消息。他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请求市长了。 老于坚信一年后女儿肯定能考上大学离开家,那么她就会住进学校里有暖气的宿舍。剩下他和老婆两人,又有什么对付不了的事呢。

日子会好起来的。

(有删改)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