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试题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易传》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辩证法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系辞传》说:“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又说:“爻者,言乎变者也。”在《系辞传》作者看来,《易经》就是一部讲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书。《易传》的这种辩证法思想,对美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②《易传》“阴阳刚柔”的思想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关于美的两大类型的统一观。

③《系辞传》认为,宇宙万物变化的原因,是事物内部两种对立因素的互相作用。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就是阴和阳,也就是柔和刚。在这个思想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把美区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壮美和优美。或者叫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美的这两大基本类型,同时也就是艺术意象、艺术典型、艺术风格的两大基本类型。

④《易传》的影响不仅在于这两类美的区分,更在于这两类美的统一。《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为道。”就是说,阳和阴,刚和柔,不但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都是“道”所不可缺少的。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壮美和优美的关系,就不是相互分裂的,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所以姚鼐说,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可以“偏胜”,但却不可以“偏废”。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⑤在西方美学中,崇高和美是对立的。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的统一,崇高则是理性内容压倒和冲破感性形式。中国古典美学的壮美,却并不破坏感性形式的和谐。它仍然是美的一种,是阳刚之美。它和优美(阴柔之美)并不那么绝对对立,也并不互相隔绝。相反,它们常常互相连接,互相渗透,融合成统一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古典美学的系统中,壮美的形象不仅要雄伟、劲健,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韵味;优美的形象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同时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

⑥《易传》“知几其神”的思想引发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⑦《易传》在讲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时候,提出了“神”这个概念。《系辞传》说:“阴阳不测之谓神。”韩康伯注:“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求也。”“神”是“阴阳不测”,“变化之极”,“神”,是“妙万物而为言”,也就是说,“神”是世界万物的极端微妙的变化的规律。

⑧既然“神”是宇宙万物微妙变化的规律,《系辞传》的作者又进一步认为,凡是把握了宇宙万物微妙变化的规律的,也就可以说是达到了“神”的境界。《系辞传》说:“知几其神乎!”又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兆,“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系辞传》作者用“知几”“知来”来规定“神”的概念,这就是说,凡是能把握事物变化的先兆,能预见事物发展的将来的,就叫做“神”。换句话说,凡是能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就叫做“神”。这样,“神”的概念,就成了一个认识论的概念。

⑨后来,庄子的寓言故事也使用了“神”这个概念。庄子说的“神”,是指人们在技艺上达到的神化的境界。这同《系辞传》所说的“神”显然有着逻辑上的联系。《系辞传》讲的“神”是指对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微妙规律的把握,庄子讲的“神”则是指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微妙规律而后获得的一种创造的自由。经过庄子的发展,“神”的概念就由一般的哲学概念转化为一个美学概念,从而对审美和艺术领域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人把“神”作为一种很高的、甚至是最高的审美标准来品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很多艺术家则把达到这种神化的境界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审美理想。

【注】①《系辞传》是《易传》七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总论《易经》的大义、原理、功用、起源及筮法等,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概念。

(摘编自叶朗《<易传>辩证法对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
参考答案
采纳过本试题的试卷
教育网站链接